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常用英文缩写表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6页 |
1.1 禽白血病概述 | 第13页 |
1.2 病原学 | 第13-16页 |
1.2.1 分类 | 第13-14页 |
1.2.2 病毒的结构与基因组特征 | 第14-16页 |
1.2.3 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6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6-17页 |
1.4 病理学 | 第17-19页 |
1.5 ALV的检测技术 | 第19-25页 |
1.5.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19页 |
1.5.2 血清学诊断 | 第19-20页 |
1.5.2.1 中和试验(NT) | 第19页 |
1.5.2.2 琼脂扩散试验(AGP) | 第19-20页 |
1.5.2.3 ELISA检测方法 | 第20页 |
1.5.2.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 | 第20页 |
1.5.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20-25页 |
1.5.3.1 PCR和RT-PCR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1.5.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1.5.3.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概念和分类 | 第21-22页 |
1.5.3.2.2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 第22页 |
1.5.3.2.3 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3.3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 | 第23-25页 |
1.5.3.3.1 LAMP的概念 | 第23页 |
1.5.3.3.2 LAMP引物的设计原理 | 第23-24页 |
1.5.3.3.3 LAMP扩增反应原理 | 第24页 |
1.5.3.3.4 LAMP应用 | 第24-25页 |
1.6 ALV-K防制措施 | 第25-26页 |
1.6.1 鸡群净化 | 第25页 |
1.6.2 加强饲养管理 | 第25-26页 |
1.7 结语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毒株、细胞 | 第26页 |
2.1.2 主要试剂(盒)、酶类、载体 | 第26-27页 |
2.1.3 试剂配制 | 第27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2.2.1 ALV-K的培养 | 第28页 |
2.2.2 ALV-K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 第28-31页 |
2.2.2.1 标准毒株的RNA提取 | 第28-29页 |
2.2.2.2 cDNA的合成 | 第29页 |
2.2.2.3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 | 第29-30页 |
2.2.2.4 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30页 |
2.2.2.5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质粒的提取 | 第30-31页 |
2.2.2.6 质粒标准品的定量 | 第31页 |
2.2.3 ALV-K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 第31-33页 |
2.2.3.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32页 |
2.2.3.2 反应体系与条件 | 第32页 |
2.2.3.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页 |
2.2.3.4 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检测 | 第32页 |
2.2.3.5 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灵敏度检测 | 第32页 |
2.2.3.6 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稳定性检测 | 第32-33页 |
2.2.3.7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应用 | 第33页 |
2.2.3.7.1 动物实验设计 | 第33页 |
2.3.3.7.2 组织病料提取DNA | 第33页 |
2.3.3.7.3 ALV-K在不同脏器中mRNA的表达水平 | 第33页 |
2.2.4 ALV-K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2.2.4.1 RT-LAMP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3-34页 |
2.2.4.2 反应体系与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2.2.4.3 ALV-K的RT- LAMP特异性检测 | 第35页 |
2.2.4.4 ALV-K的RT-LAMP灵敏度检测 | 第35页 |
2.2.4.5 ALV-K的RT-LAMP临床应用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9页 |
3.1 阳性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3.2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 第36-43页 |
3.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2 ALV-K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 | 第37-38页 |
3.2.3 ALV-K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灵敏度 | 第38-40页 |
3.2.4 ALV-K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3.2.5 ALV-K荧光定量RT-PCR的临床应用 | 第41-43页 |
3.2.5.1 攻毒鸡的病理学变化 | 第41-42页 |
3.2.5.2 ALV-K基因在不同脏器中mRNA的表达水平 | 第42-43页 |
3.3 ALV-K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3-49页 |
3.3.1 ALV-K的RT-LAMP引物浓度的优化 | 第43-45页 |
3.3.2 ALV-K的RT-LAMP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45页 |
3.3.3 ALV-K的RT- LAMP检测法的特异性 | 第45-47页 |
3.3.4 ALV-K的RT-LAMP检测法的灵敏度 | 第47-48页 |
3.3.5 ALV-K的RT-LAMP的临床应用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4.1 ALV发展概况和快速诊断 | 第49-50页 |
4.2 ALV-K 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 ALV-K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