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 | 第6-9页 |
1.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1.1.1 PRRS病原学 | 第9-10页 |
1.1.2 PRRS流行病学 | 第10-13页 |
1.1.3 PRRS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1.1.4 发病机理 | 第14页 |
1.1.5 病理变化 | 第14-15页 |
1.2 PRRS免疫学 | 第15-16页 |
1.2.1 先天性免疫 | 第15-16页 |
1.2.2 体液免疫 | 第16页 |
1.2.3 细胞免疫 | 第16页 |
1.3 PRRS疫苗研究 | 第16-18页 |
1.3.1 常规疫苗 | 第16-18页 |
1.3.2 新型疫苗 | 第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材料 | 第19页 |
2.1.1 疫苗株 | 第19页 |
2.1.2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 | 第19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1页 |
2.2.1 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2.2.2 临床症状观察 | 第20页 |
2.2.3 剖检变化观察 | 第20页 |
2.2.4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20页 |
2.2.5 血液检测 | 第20-21页 |
2.2.5.1 白细胞采集与检测 | 第20页 |
2.2.5.2 病毒检测 | 第20-21页 |
2.2.5.3血清中PRRS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21页 |
2.3 体温变化 | 第21页 |
2.4 体重变化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29页 |
3.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 第22页 |
3.2 剖检结果 | 第22-23页 |
3.3 病理组织学结果 | 第23页 |
3.4 血液检测结果 | 第23-26页 |
3.5 体温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3.6 体重检测结果 | 第27-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4.1 淋巴细胞增殖应答 | 第29页 |
4.2 免疫抗体产生 | 第29-30页 |
4.3 疫苗毒持续时间 | 第30页 |
4.4 临床变化与病理变化 | 第30页 |
4.5 体温与体重变化 | 第30-33页 |
5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已发表的文章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