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2.1 PUF的典型设计 | 第18-22页 |
1.2.2 PUF的攻击方法 | 第22页 |
1.2.3 PUF的防护技术 | 第22-23页 |
1.2.4 PUF的应用技术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2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环形振荡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相关概念及关键技术 | 第27-37页 |
2.1 ROPUF基本原理 | 第27页 |
2.2 ROPUF实现方法 | 第27-29页 |
2.3 PUF性质 | 第29-31页 |
2.4 ROPUF关键技术 | 第31-35页 |
2.4.1 随机性优化技术 | 第32-33页 |
2.4.2 可靠性增强技术 | 第33-34页 |
2.4.3 面向数学不可克隆性的安全防护技术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振荡频率特性的ROPUF比较策略研究与设计 | 第37-47页 |
3.1 振荡频率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3.1.1 频率平均值分布特性 | 第37-38页 |
3.1.2 频率均方差分布特性 | 第38-39页 |
3.1.3 振荡频率变化规律 | 第39-42页 |
3.2 比较策略设计及熵密度评估方法研究 | 第42-44页 |
3.2.1 比较策略设计 | 第42-43页 |
3.2.2 信息熵密度评估方法研究 | 第43-44页 |
3.3 实验评估 | 第44-46页 |
3.3.1 硬件资源利用率评估 | 第44-45页 |
3.3.2 随机性评估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可配置RO技术的动态ROPUF研究与设计 | 第47-65页 |
4.1 ROPUF的延迟模型 | 第47-50页 |
4.1.1 模型参数定义 | 第47-48页 |
4.1.2 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4.1.3 模型分析 | 第49-50页 |
4.2 基于mesh拓扑结构的可配置RO单元设计 | 第50-52页 |
4.2.1 RO单元拓扑结构分析 | 第50页 |
4.2.2 MC-RO单元设计 | 第50-52页 |
4.3 基于MC-RO单元的动态ROPUF设计 | 第52-56页 |
4.3.1 MC-RO振荡频率分布特性 | 第53-54页 |
4.3.2 频率排序算法 | 第54-55页 |
4.3.3 邻域编码比较策略 | 第55-56页 |
4.4 实验评估 | 第56-62页 |
4.4.1 测试平台搭建 | 第56-57页 |
4.4.2 功能验证 | 第57-60页 |
4.4.3 性能评估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基于敏感度混淆机制的控制型PUF研究与设计 | 第65-79页 |
5.1 PUF建模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研究 | 第65-67页 |
5.1.1 PUF建模攻击原理 | 第65页 |
5.1.2 PUF防护技术研究 | 第65-67页 |
5.2 敏感度混淆机制研究 | 第67-72页 |
5.2.1 布尔函数的Walsh谱理论 | 第67-68页 |
5.2.2 敏感度混淆模型 | 第68-69页 |
5.2.3 模型分析 | 第69-72页 |
5.3 基于敏感度混淆机制的控制型PUF架构设计 | 第72-74页 |
5.3.1 基于仲裁器PUF的混淆值产生模块 | 第73-74页 |
5.3.2 多位宽混淆算法MWCA | 第74页 |
5.4 实验评估 | 第74-78页 |
5.4.1 可靠性和唯一性评估 | 第75页 |
5.4.2 NIST随机数测试 | 第75-76页 |
5.4.3 安全性评估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作者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