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导管架海洋平台 | 第15-17页 |
1.2.2 新型不锈钢管中管钢管混凝土海洋平台组合结构体系 | 第17-19页 |
1.2.3 海洋平台节点的安装 | 第19-20页 |
1.3 本文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1.3.1 本文选题意义 | 第20-21页 |
1.3.2 本文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新型海洋平台组合结构连接节点研究与设计 | 第23-3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不锈钢管中管钢管混凝土的研究 | 第23-24页 |
2.3 钢管混凝土节点的研究 | 第24-28页 |
2.3.1 钢管相贯节点的研究 | 第25-26页 |
2.3.2 钢管混凝土相贯节点的研究 | 第26-27页 |
2.3.3 钢管混凝土法兰节点的研究 | 第27-28页 |
2.4 国内相关规范研究 | 第28-29页 |
2.5 新型组合海洋平台节点设计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新型不锈钢管中管钢管混凝土-钢管连接节点轴压性能试验 | 第31-5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31-41页 |
3.2.1 试验目的及测试内容 | 第31页 |
3.2.2 材性试验 | 第31-35页 |
3.2.3 材料焊接性能试验 | 第35-36页 |
3.2.4 节点试件制作 | 第36-38页 |
3.2.5 节点测点布置 | 第38-40页 |
3.2.6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 第40-41页 |
3.3 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41-43页 |
3.3.1 过渡件节点 | 第41页 |
3.3.2 隔板加劲肋节点 | 第41-42页 |
3.3.3 法兰节点 | 第42-43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3.4.1 屈服准则 | 第43-44页 |
3.4.2 等效应变 | 第44页 |
3.4.3 荷载-应变分析 | 第44-48页 |
3.4.4 节点轴压刚度分析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新型不锈钢管中管钢管混凝土-钢管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 | 第51-7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ABAQUS概述 | 第51-52页 |
4.3 节点有限元建模 | 第52-58页 |
4.3.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52-55页 |
4.3.2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55-56页 |
4.3.3 定义相互作用 | 第56页 |
4.3.4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56-57页 |
4.3.5 求解方式 | 第57-58页 |
4.4 有限元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9页 |
4.4.1 破坏模式分析 | 第58-63页 |
4.4.2 应力分析 | 第63-67页 |
4.4.3 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4.4.4 挠度分析 | 第68-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新型不锈钢管中管钢管混凝土-钢管连接节点参数分析及优化 | 第71-81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足尺节点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71页 |
5.3 过渡件节点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71-74页 |
5.3.1 锥形过渡件斜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5.3.2 过渡件优化节点 | 第72-74页 |
5.4 隔板加劲肋节点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74-79页 |
5.4.1 隔板厚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2 加劲肋个数的影响 | 第76页 |
5.4.3 加劲肋厚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4 加劲肋高度的影响 | 第77页 |
5.4.5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6 隔板加劲肋优化节点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