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4-20页 |
·职业倦怠一词的由来 | 第14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4-16页 |
·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 第16-17页 |
·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17-20页 |
·职业倦怠导致人的行为失控与异常 | 第17-18页 |
·职业倦怠引发情绪障碍 | 第18-19页 |
·职业倦怠降低工作效率 | 第19-20页 |
第3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 第20-27页 |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 | 第20-27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 | 第21-25页 |
·问卷调查结论 | 第25-27页 |
第4章 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 第27-35页 |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客观原因 | 第27-32页 |
·工作负荷过大 | 第27-29页 |
·社会期望与评价不对等 | 第29-30页 |
·职业认可度低 | 第30-32页 |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 | 第32-35页 |
·自我价值实现受阻 | 第32-33页 |
·社会归属感缺失 | 第33-35页 |
第5章 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 第35-45页 |
·社会认同、组织支持 | 第35-39页 |
·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 | 第35-36页 |
·加强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 | 第36-37页 |
·树立辅导员社会归属感、提高职业认可度 | 第37-38页 |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制度 | 第38-39页 |
·辅导员自身的调节 | 第39-45页 |
·保持身体支持系统、疏通心理调节渠道 | 第39-40页 |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恰当的个人奋斗目标 | 第40-42页 |
·锻造坚韧性格、形成人格魅力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