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土地利用形态划分研究 | 第9-11页 |
1.2.2 道路网络形态划分研究 | 第11-12页 |
1.2.3 交通安全空间分析 | 第12-13页 |
1.2.4 现有研究总结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道路网络结构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18-36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1.1 K-means聚类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第19-20页 |
2.1.3 贝叶斯判别分析 | 第20-21页 |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1-24页 |
2.2.1 基本地理单元 | 第21页 |
2.2.2 数据来源与匹配 | 第21-23页 |
2.2.3 数据统计结果 | 第23-24页 |
2.3 道路网络表征 | 第24-32页 |
2.3.1 道路网络表征参数选取原则 | 第24-25页 |
2.3.2 道路几何特征 | 第25-26页 |
2.3.3 道路网络拓扑特征 | 第26-29页 |
2.3.4 数据统计结果 | 第29-30页 |
2.3.5 道路网络形态划分 | 第30-32页 |
2.4 交通分析小区的道路网络形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 交通分析小区的道路网络形态判别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用地组合形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6-47页 |
3.1 数据采集 | 第36-37页 |
3.2 交通分析小区的用地组合形态划分 | 第37-39页 |
3.3 交通分析小区的用地组合形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不同用地组合形态对应的其他参数特征 | 第41-42页 |
3.5 不同用地组合形态下的交通分析小区事故模型 | 第42-44页 |
3.6 交通分析小区的用地组合形态判别 | 第44-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土地利用和路网结构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建模 | 第47-58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4.1.1 道路交通安全服务等级 | 第47页 |
4.1.2 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 第47-49页 |
4.2 交通分析小区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 第49-51页 |
4.2.1 建立安全性能函数模型 | 第49-50页 |
4.2.2 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 第50-51页 |
4.3 基于用地组合形态和道路网络形态建立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模型 | 第51-53页 |
4.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国内城市实例分析与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模型验证 | 第58-78页 |
5.1 基于兴趣点和词向量模型的交通分析小区用地组合形态划分方法 | 第58-62页 |
5.1.1 建立POI语料库 | 第58-60页 |
5.1.2 计算POI向量 | 第60-61页 |
5.1.3 划分用地组合形态 | 第61-62页 |
5.2 成都市用地组合形态划分 | 第62-64页 |
5.2.1 数据采集 | 第62-63页 |
5.2.2 成都市用地组合形态划分 | 第63-64页 |
5.3 成都市道路网络形态划分与交通安全服务水平评价 | 第64-68页 |
5.3.1 数据采集 | 第64-66页 |
5.3.2 成都市道路网络形态划分 | 第66-67页 |
5.3.3 成都市交通分析小区交通安全服务水平评价 | 第67-68页 |
5.4 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 | 第68-75页 |
5.4.1 研究方法 | 第68-70页 |
5.4.2 数据采集 | 第70-71页 |
5.4.3 数据预处理 | 第71-73页 |
5.4.4 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评价结果 | 第73-75页 |
5.5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7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
1. 作者介绍 | 第86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