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创新福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17页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7-18页
        1.4.1 创新之处第17页
        1.4.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第18-24页
    2.1 金融体制与农村金融第18-19页
        2.1.1 金融体制和中国金融组织体制第18页
        2.1.2 农村金融及其发展意义第18-19页
    2.2 金融创新、普惠金融与风险防控第19-21页
        2.2.1 金融创新的发展与应用第19页
        2.2.2 普惠金融理念和实践要求第19-20页
        2.2.3 风险防控的方式与金融风险防控第20-21页
    2.3 “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第21-22页
        2.3.1 “互联网+”的内涵与意义第21页
        2.3.2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特点第21-22页
    2.4 五大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第22-23页
        2.4.1 五大发展理念内涵及与“精准扶贫”关系小第22页
        2.4.2 “精准扶贫”的模式与意义第22-23页
    2.5 PEST分析法第23-24页
        2.5.1 分析法简介第23页
        2.5.2 PEST分析法在本文的应用第23-24页
第三章 福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及其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第24-35页
    3.1 福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第24-32页
        3.1.1 农村地区资金短缺第24-25页
        3.1.2 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拥有量处于相对劣势第25-27页
        3.1.3 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不如城市方便第27页
        3.1.4 农村地区自助机具使用率不及城市第27-29页
        3.1.5 农村地区网银使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第29-31页
        3.1.6 山区与沿海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差距大第31-32页
    3.2 福建农村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第32-35页
        3.2.1 多管齐下建机制,保扶贫行稳致远第32页
        3.2.2 明确任务抓包干,促扶贫落地生根第32-33页
        3.2.3 多方联动聚合力,助扶贫攻坚克难第33页
        3.2.4 多维创新提品质,推扶贫提质增效第33-34页
        3.2.5 多措并举稳推进,使扶贫务实笃行第34页
        3.2.6 启智扶志拔穷根,让扶贫固本强基第34-35页
第四章 福建农村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局限与间题第35-41页
    4.1 农村金融市场化发展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第35-36页
        4.1.1 农村金融服务普惠性和商业可持续性难以融合发展第35页
        4.1.2 产品和服务单一且同质化程度高,创新能力不足第35-36页
    4.2 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条件差、经济主体融资难第36-37页
        4.2.1 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条件差第36-37页
        4.2.2 农村经济主体融资难第37页
    4.3 农村金融科技水平滞后且人才匮乏第37-39页
        4.3.1 农村金融科技水平低第38页
        4.3.2 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第38-39页
    4.4 农村金融征信体系等政策环境建设待完善第39-41页
        4.4.1 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落后第39-40页
        4.4.2 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第40-41页
第五章 基于经验借鉴与互联网金融的扶贫思考第41-54页
    5.1 我国其他地区“精准扶贫”先进经验借鉴第42-48页
        5.1.1 我国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案例第42-47页
        5.1.2 我国其他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经验借鉴第47-48页
    5.2 互联网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第48-54页
        5.2.1 互联网金融促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第49页
        5.2.2 互联网金融能因地制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第49-50页
        5.2.3 互联网金融助农村金融降成本提效率第50页
        5.2.4 互联网金融为农户提供平等服务机会第50-51页
        5.2.5 互联网金融能提高农村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第51-52页
        5.2.6 互联网金融催生复合型人才第52页
        5.2.7 互联网金融能改善农村信用识别与惩戒能力第52-54页
第六章 创新福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对策第54-70页
    6.1 创新业务及服务,以普惠化金融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第54-58页
        6.1.1 优化金融功能,提升普惠金融粘合度第54-56页
        6.1.2 商业可持续的差异化营销第56-57页
        6.1.3 开发特色业务第57-58页
    6.2 优化和拓宽渠道,以低成本高效率推动“精准扶贫”第58-60页
        6.2.1 突出网点渠道优势第58页
        6.2.2 通过电子化建设降成本提效率第58-60页
    6.3 创新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深化“精准扶贫”第60-65页
        6.3.1 加强数据收集与应用第60-62页
        6.3.2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第62-64页
        6.3.3 传统农村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第64-65页
    6.4 强化人力支撑,从根本上驱动“精准扶贫”第65-66页
        6.4.1 农村金融机构引进与培育人才方面第65页
        6.4.2 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教育脱贫方面第65-66页
    6.5 以政策创新为先导,引领和保障“精准扶贫”第66-70页
        6.5.1 构建农村征信体系方面第66-67页
        6.5.2 健全配套体系,提供政策正向激励第67-68页
        6.5.3 监管政策建设与风险管控方面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绒螯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同系物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
下一篇: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金钱鱼肾脏盐度适应性应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