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概述 | 第11-12页 |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3.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中华绒螯蟹GnRHR的cDNA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1.2 全长EsGnRHR基因的cDNA的克隆 | 第16-19页 |
1.2.1 总RNA的提取 | 第16-17页 |
1.2.2 总RNA的鉴定 | 第17页 |
1.2.3 RNA中基因组DNA的去除 | 第17页 |
1.2.4 cDNA的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17页 |
1.2.5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的cDNA序列的鉴定 | 第17-19页 |
1.2.5.1 引物设计 | 第17-18页 |
1.2.5.2 RACEcDNA的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18页 |
1.2.5.3 3′和5′RACE实验的扩增 | 第18-19页 |
1.2.5.4 RACE全长序列的验证 | 第19页 |
1.3 GnRHR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页 |
1.4 中华绒螯蟹GnRHR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1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9-24页 |
2.1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cDNA序列的特征 | 第19-23页 |
2.1.1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序列分析 | 第20-22页 |
2.1.2 GnRHR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2.2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ESGnRHR基因的表达分布 | 第25-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1.1 中华绒螯蟹EsGnRH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 第26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1.1.2 RNA的提取以及检测 | 第26页 |
1.1.3 RT-PCR实验技术引物的设计 | 第26页 |
1.2 中华绒螯蟹石蜡切片制作 | 第26-27页 |
1.2.1 包埋 | 第26-27页 |
1.2.2 切片 | 第27页 |
1.2.3 HE染色 | 第27页 |
1.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7页 |
1.3 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27-29页 |
1.3.1 原位杂交探针的构建 | 第28页 |
1.3.2 探针的合成 | 第28-29页 |
1.4 原位杂交 | 第29页 |
1.5 荧光定量分析GnRH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精巢和卵巢各个时期的表达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2.1 GnRHR的不同组织表达分析 | 第30-31页 |
2.2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的原位杂交的结果 | 第31-37页 |
2.2.1 GnRHR探针的合成 | 第31-32页 |
2.2.2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在脑的表达的检测 | 第32-33页 |
2.2.3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的检测 | 第33-35页 |
2.2.4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的检测 | 第35-37页 |
2.3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的荧光定量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2.3.1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在卵巢的荧光定量的结果 | 第37-38页 |
2.3.2 中华绒螯蟹GnRHR基因在精巢中的荧光定量结果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2页 |
第三章 GnRH类似物对中华绒螯蟹GnRHR表达的影响 | 第42-4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42页 |
1.2 注射以及采样 | 第42-43页 |
1.3 卵巢和精巢的样品的总RNA的提取 | 第43页 |
1.4 cDNA的合成 | 第43页 |
1.5 荧光定量 | 第43页 |
1.6 HE实验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1.工具酶及分子量标准 | 第54-55页 |
2.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表1 实验所用引物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