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消费时代: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28页
    一、研究意义第10-20页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第20-25页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及难点和创新点第25-28页
第一章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历史观问题第28-48页
    第一节 从当代小说到电影改编作品的历史观表现第28-34页
        一、十七年小说整体特点第29-30页
        二、十七年小说改编电影的两种类型第30-34页
    第二节 电影文本在改编上的历史观变化第34-41页
        一、从《霸王别姬》到《霸王别姬》:历史的“英雄”第34-37页
        二、从《官司》到《集结号》:“英雄”的历史第37-41页
    第三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历史观案例分析第41-48页
第二章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审美演变问题第48-86页
    第一节 从高雅到日常:审美的“流变”第49-62页
        一、审美消费:日常化、通俗化与娱乐化第51-53页
        二、影像民俗:被消费的色彩第53-57页
        三、消费“顽主”:王朔和他的“解构高雅”第57-62页
    第二节 从精英到大众:被“消解”的崇高第62-70页
        一、精英身份的消解第64-66页
        二、“大话”系列的流行第66-70页
    第三节 高雅文本的颠覆第70-74页
    第四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经典的消解问题案例分析第74-86页
第三章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角色符号化问题第86-102页
    第一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角色符号学视阈分析第86-87页
    第二节 电影人物角色与小说人物角色的横向对比第87-91页
    第三节 电影人物角色与小说人物角色的纵向对比第91-94页
    第四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人物符号化问题案例分析第94-102页
第四章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民族性分析第102-128页
    第一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民族性体现第103-112页
        一、西方文化价值观对中国电影改编的影响第104-109页
        二、祛除“崇高”第109-112页
    第二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民族性的持守第112-116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与意象思维的持守第112-114页
        二、“文以载道”思想的持守第114-116页
    第三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民族性的发展第116-120页
    第四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电影民族性案例分析第120-128页
第五章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语言问题第128-152页
    第一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的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的碰撞初探第128-135页
    第二节 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文学语言的变化第135-139页
    第三节 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文学语言的融合第139-143页
    第四节 小说到电影改编中两种“语言”的案例分析第143-152页
结语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文学研究史论(1937-1977)
下一篇:吴伟业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