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论文

秦汉首都圈城市地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4-32页
    一、选题缘由第14-16页
    二、研究成果评述第16-25页
    三、研究设想第25-29页
    四、史料与方法第29-32页
第一章 秦首都圈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第32-68页
    第一节 商鞅变法之前首都圈城市建设第32-48页
        一、文公东征始入关中第32-35页
        二、武公“初县杜、郑”第35-38页
        三、德公“据雍而强”第38-43页
        四、灵、献东迁第43-48页
    第二节 商鞅变法至秦代首都圈城市的发展第48-61页
        一、商鞅变法时的城市建设第48-54页
        二、秦惠文王至庄襄王时的城市建设第54-58页
        三、秦统一六国后的城市建设第58-61页
    第三节 秦首都圈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管理第61-68页
        一、秦首都圈城市的分布特点第61-65页
        二、秦首都圈的城市管理第65-68页
第二章 西汉首都圈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第68-94页
    第一节 西汉首都圈承继秦县第68-76页
        一、京兆尹承继秦县第68-69页
        二、左冯翊承继秦县第69-73页
        三、右扶风承继秦县第73-76页
    第二节 西汉前期首都圈的城市建设第76-82页
        一、汉高祖时的城市建设第77-80页
        二、高后至惠帝时的城市建设第80-82页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首都圈的城市建设和西汉首都圈城市管理第82-94页
        一、文景时城市建设第82-84页
        二、武帝至昭宣时的城市建设第84-85页
        三、始建时间无法确定的汉代城市第85-87页
        四、西汉首都圈的城市管理第87-94页
第三章 秦汉陵邑的建设第94-124页
    第一节 陵邑雏形——秦丽邑第94-100页
        一、陵邑的渊源第94-95页
        二、丽邑的营建过程第95-98页
        三、丽邑的功能和作用第98-100页
    第二节 西汉陵邑的兴废原因第100-104页
        一、西汉陵邑的设置原因第100-102页
        二、西汉陵邑的废置原因第102-104页
    第三节 西汉陵邑的选址和建设第104-111页
        一、西汉陵邑的选址缘由第104-106页
        二、西汉陵邑的建设过程第106-111页
    第四节 西汉陵邑的形制及其特点第111-124页
        一、西汉陵邑的形制第111-120页
        二、西汉陵邑的形制特点第120-124页
第四章 西汉陵邑移民及其影响第124-148页
    第一节 西汉陵邑的移民政策第124-133页
        一、西汉陵邑移民过程第124-127页
        二、西汉陵邑移民的构成第127-129页
        三、秦汉移民政策的比较第129-130页
        四、西汉陵邑的治理第130-133页
    第二节 从陵邑人物看西汉陵邑移民的发展过程第133-140页
        一、西汉陵邑人物总数的变化趋势第133-136页
        二、西汉陵邑人物构成变化及其原因第136-140页
    第三节 西汉陵邑的社会影响第140-148页
        一、西汉陵邑的政治影响第140-142页
        二、西汉陵邑的经济影响第142-144页
        三、西汉陵邑的文教风俗影响第144-148页
第五章 上林苑的建设布局及其在首都圈中的作用第148-218页
    第一节 秦上林苑的建设、作用与管理第148-158页
        一、秦苑囿建设第148-150页
        二、秦上林苑的位置和布局第150-156页
        三、秦上林苑的功能和管理第156-158页
    第二节 西汉上林苑的建设和管理第158-202页
        一、西汉上林苑的扩建过程第158-160页
        二、西汉上林苑的范围第160-162页
        三、西汉上林苑的布局第162-188页
        四、西汉上林苑的管理机构——水衡第188-202页
    第三节 西汉上林苑与都城的关系第202-218页
        一、上林苑是都城的游猎园——游憩娱乐的基本功能第202-204页
        二、上林苑是都城外的政事厅——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第204-206页
        三、上林苑是都城外的皇室躬亲地——在祭祀表率方面的作用第206-208页
        四、上林苑是都城的戍卫士——拱卫京师的军事作用第208-210页
        五、上林苑是都城的铸币厂和物资库——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第210-212页
        六、上林苑是都城的生活供应库——与城市生活的关系第212-215页
        七、上林苑是都城长安的生态园——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第215-218页
第六章 秦汉首都圈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差异第218-262页
    第一节 秦汉首都圈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第218-224页
        一、秦汉首都圈形成的地理基础第218-220页
        二、秦汉首都圈形成的物质基础第220-221页
        三、秦汉首都圈形成的主要动力第221-224页
    第二节 秦首都圈的空间结构第224-231页
        一、秦都咸阳的城内结构第224-225页
        二、秦都咸阳的外围结构第225-226页
        三、秦首都圈作用发挥的基础第226-231页
    第三节 西汉首都圈的空间结构第231-245页
        一、汉都长安的城市结构第231-234页
        二、西汉首都圈的直辖区第234-236页
        三、西汉首都圈的外围区第236-238页
        四、西汉首都圈作用发挥的基础第238-245页
    第四节 西汉首都圈的地域差异第245-262页
        一、特殊的双重行政管理政策第245-247页
        二、政策导向下的城市规模差异第247-254页
        三、交通网络下的经济布局差异第254-258页
        四、多元文化融汇下的文教差异第258-262页
结语第262-270页
参考文献第270-284页
附录第284-320页
致谢第320-322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322页

论文共3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周王都研究
下一篇: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青海藏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