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山西民间舞小花戏的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1.1 山西民间舞小花戏的历史沿革 | 第16-18页 |
1.2 山西民间舞小花戏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从“民间舞蹈元素”到“课堂训练组合”的初次接受与分类 | 第19-32页 |
2.1 “课堂训练组合”的初步分类 | 第19-31页 |
2.1.1 基本形态与基本体态类 | 第19-21页 |
2.1.2 基本扇法类 | 第21-23页 |
2.1.3 基本动律类 | 第23-25页 |
2.1.4 基本扇花类 | 第25-29页 |
2.1.5 基本步伐类 | 第29-31页 |
2.2 “课堂训练组合”配套教材的出版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从“民间舞蹈元素”到“课堂训练组合”的二度提炼与创编 | 第32-56页 |
3.1 左权实地调研 | 第32-36页 |
3.2 “课堂训练组合”种类的“全” | 第36-46页 |
3.2.1 蝴蝶扇训练组合 | 第36-41页 |
3.2.2 拧身磕扇训练组合 | 第41-44页 |
3.2.3 颤颠跳训练组合 | 第44-46页 |
3.3 “课堂训练组合”动律的“新” | 第46-51页 |
3.3.1 “提、㧟、拧”动律 | 第46-47页 |
3.3.2 “颤、颠、跳”动律 | 第47-48页 |
3.3.3 “扭、摆、甩”动律 | 第48-50页 |
3.3.4 “歪头耸肩”动律 | 第50页 |
3.3.5 “前腆后翘”动律 | 第50-51页 |
3.4 “课堂训练组合”肢体的“风格化” | 第51-54页 |
3.4.1 一度创编与二度创编的肢体动作对比研究 | 第51-54页 |
3.5 “晋舞晋韵”山西民间舞教学组合示范课的呈现及配套教材的正在编写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从“民间舞蹈元素”到“课堂训练组合”的三度展望与传承 | 第56-63页 |
4.1 “花戏泰斗”李明珍访谈录 | 第57-58页 |
4.2 “课堂训练组合”重向传统寻动力 | 第58-61页 |
4.2.1 传统蝴蝶扇组合的“回归” | 第58-59页 |
4.2.2 传统三颠步组合的“强化” | 第59-60页 |
4.2.3 传统唿嗦步组合的“完善” | 第60-61页 |
4.3 “课堂训练组合”的传承性建议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