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火炮自紧身管应力状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不同自紧度下身管应力状态 | 第15-50页 |
2.1 自紧身管计算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1 基本假设 | 第15页 |
2.1.2 强度理论 | 第15-17页 |
2.1.3 身管材料模型 | 第17-19页 |
2.1.4 身管应力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2 自紧身管应力状态分析 | 第20-21页 |
2.2.1 身管自紧度 | 第20-21页 |
2.2.2 加载时身管应力状态 | 第21页 |
2.2.3 卸载后身管残余应力状态 | 第21页 |
2.3 自紧身管残余应力理论计算 | 第21-31页 |
2.3.1 理想弹塑性炮钢身管残余应力计算 | 第21-27页 |
2.3.2 线性强化炮钢身管残余应力计算 | 第27-31页 |
2.4 自紧身管应力状态有限元仿真 | 第31-38页 |
2.4.1 无关性验证 | 第32-33页 |
2.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2.4.3 理想弹塑性炮钢身管自紧仿真 | 第34-36页 |
2.4.4 线性强化炮钢身管自紧仿真 | 第36-38页 |
2.5 理论计算与仿真对比 | 第38-48页 |
2.5.1 自紧压力对比 | 第38-40页 |
2.5.2 理想弹塑性身管应力计算与仿真对比 | 第40-44页 |
2.5.3 线性强化身管应力计算与仿真对比 | 第44-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自紧身管内膛加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63页 |
3.1 自紧身管膛线加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54页 |
3.1.1 阳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1-52页 |
3.1.2 阴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2-53页 |
3.1.3 导转侧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3-54页 |
3.2 内膛镀铬对身管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4-58页 |
3.2.1 阳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5-56页 |
3.2.2 阴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6-57页 |
3.2.3 导转侧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7-58页 |
3.3 自紧身管膛线加工次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8-62页 |
3.3.1 阳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59-60页 |
3.3.2 阴线处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60-61页 |
3.3.3 导转侧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冲击载荷对自紧身管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3-83页 |
4.1 身管发射弹丸时受到的冲击载荷 | 第63-68页 |
4.1.1 身管传热模型 | 第63-65页 |
4.1.2 身管温度应力场 | 第65-67页 |
4.1.3 身管膛压应力场 | 第67-68页 |
4.2 最大膛压处身管应力分布情况 | 第68-74页 |
4.2.1 冲击载荷作用时身管应力组成分析 | 第69-70页 |
4.2.2 身管不同位置应力分析 | 第70-72页 |
4.2.3 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72-74页 |
4.3 连续发射对身管应力的影响 | 第74-81页 |
4.3.1 身管连发时应力对比 | 第75-78页 |
4.3.2 身管连发时残余应力变化情况 | 第78-79页 |
4.3.3 连续发射后身管残余应力对比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自紧身管中裂纹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83-95页 |
5.1 裂纹计算方法 | 第83-86页 |
5.1.1 裂纹类型与身管预制裂纹 | 第83-84页 |
5.1.2 裂纹启裂判据 | 第84-85页 |
5.1.3 扩展有限元法 | 第85-86页 |
5.2 身管内膛不同裂纹J积分分析 | 第86-88页 |
5.2.1 自紧过程中J积分的变化规律 | 第86-87页 |
5.2.2 自紧度对身管裂纹J积分值的影响 | 第87-88页 |
5.3 内膛裂纹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1 阳线处裂纹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2 阴线处裂纹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89-90页 |
5.4 自紧过程中裂纹应力场 | 第90-94页 |
5.4.1 阳线处轴向裂纹应力场 | 第90-91页 |
5.4.2 阳线处切向裂纹应力场 | 第91-92页 |
5.4.3 阴线处轴向裂纹应力场 | 第92-93页 |
5.4.4 阴线处切向裂纹应力场 | 第93-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6 结论 | 第95-9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95-9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