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农业龙头企业 | 第16页 |
2.1.2 创新主体 | 第16页 |
2.1.3 技术创新 | 第16页 |
2.1.4 技术创新模式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理论 | 第17页 |
2.2.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7页 |
2.2.3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 | 第17-18页 |
2.2.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页 |
2.2.5 产业链理论 | 第18-20页 |
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第20-32页 |
3.1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3.2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第28-32页 |
3.2.1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现状 | 第28-30页 |
3.2.2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效益现状 | 第30-32页 |
4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 第32-43页 |
4.1 自主创新模式 | 第32-35页 |
4.1.1 自主创新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32页 |
4.1.2 自主创新的优缺点 | 第32-33页 |
4.1.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的现状 | 第33-34页 |
4.1.4 案例分析——丰宁平安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 第34-35页 |
4.2 合作创新模式 | 第35-39页 |
4.2.1 合作创新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35页 |
4.2.2 合作创新的优缺点 | 第35-36页 |
4.2.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选择合作创新模式的现状 | 第36-37页 |
4.2.4 案例分析——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 第37-39页 |
4.3 模仿创新模式 | 第39-43页 |
4.3.1 模仿创新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39页 |
4.3.2 模仿创新的优缺点 | 第39页 |
4.3.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选择模仿创新模式的现状 | 第39-40页 |
4.3.4 案例分析——保定市王成兰食品有限公司 | 第40-43页 |
5 技术创新模式新思路——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 | 第43-47页 |
5.1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构建的目标 | 第43页 |
5.2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构建的原则 | 第43-44页 |
5.3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 第44-45页 |
5.3.1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44页 |
5.3.2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的特点 | 第44-45页 |
5.3.3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模式的区别 | 第45页 |
5.4 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的优势 | 第45-46页 |
5.5 案例分析——新希望天香乳业 | 第46-47页 |
6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 第47-63页 |
6.1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47页 |
6.2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6.2.1 外部因素 | 第47-48页 |
6.2.2 内部因素 | 第48-49页 |
6.2.3 企业生命周期 | 第49-50页 |
6.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的构建 | 第50-61页 |
6.3.0 模型指标的量化步骤 | 第50页 |
6.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0-51页 |
6.3.2 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51-55页 |
6.3.3 计算内外部指标平均值 | 第55-57页 |
6.3.4 计算加权评分并进行汇总 | 第57-60页 |
6.3.5 企业生命周期的确定及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的设计 | 第60-61页 |
6.4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结果 | 第61-63页 |
7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3-66页 |
7.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63页 |
7.2 加强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 第63页 |
7.3 积极引进并培养科技人才 | 第63-64页 |
7.4 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 第64页 |
7.5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 第64-65页 |
7.6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第65-66页 |
8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A | 第70-75页 |
附录 B | 第75-78页 |
附录 C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