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参数化模型的创建方法研究 | 第15-34页 |
2.1 Revit软件的应用 | 第15-19页 |
2.1.1 Revit软件的优势 | 第15-16页 |
2.1.2 族的特点功能分析 | 第16-18页 |
2.1.3 基于Revit软件的建模方法及流程研究 | 第18-19页 |
2.2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2.2.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特点 | 第19-20页 |
2.2.2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2.3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参数化族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 第21-33页 |
2.3.1 轨道各结构参数及信息 | 第21-23页 |
2.3.2 尺寸参数创建方法 | 第23-26页 |
2.3.3 材质参数创建方法 | 第26-27页 |
2.3.4 垂向旋转角度参数化方法 | 第27-28页 |
2.3.5 嵌套族的创建方法 | 第28-31页 |
2.3.6 自适应族的创建方法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构件沿线路组装方法研究 | 第34-53页 |
3.1 Revit软件的二次开发支持研究 | 第34-36页 |
3.1.1 RevitAPI的功能 | 第34-35页 |
3.1.2 开发环境搭建 | 第35-36页 |
3.1.3 系统开发流程设计 | 第36页 |
3.2 轨道模型沿任意空间直线线路的组装研究 | 第36-44页 |
3.2.1 模型组装的流程 | 第36-38页 |
3.2.2 划分线路类型区间 | 第38-39页 |
3.2.3 选择并获取轨道族 | 第39页 |
3.2.4 族的加载 | 第39-40页 |
3.2.5 旋转族实现族模型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 | 第40-42页 |
3.2.6 创建外部命令实现模型组装 | 第42-44页 |
3.3 轨道构件模型沿曲线线路的快速组装研究 | 第44-51页 |
3.3.1 自适应族模型沿曲线的加载方法 | 第45-46页 |
3.3.2 曲线超高的建模方法 | 第46-48页 |
3.3.3 不同族构件的空间曲面无缝贴合的方法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参数化钢筋创建方法研究 | 第53-76页 |
4.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钢筋布置特点研究 | 第53-57页 |
4.1.1 预制轨道板钢筋布置特点 | 第53-55页 |
4.1.2 自密实混凝土钢筋布置特点 | 第55-56页 |
4.1.3 底座的钢筋布置特点 | 第56-57页 |
4.2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构件模型的钢筋创建方法研究 | 第57-63页 |
4.2.1 钢筋属性分析 | 第57-58页 |
4.2.2 钢筋创建方法研究 | 第58-60页 |
4.2.3 钢筋创建流程 | 第60页 |
4.2.4 钢筋定位方法研究 | 第60-61页 |
4.2.5 选取钢筋类型、弯钩类型方法研究 | 第61-63页 |
4.3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构件模型的参数化钢筋创建方法研究 | 第63-74页 |
4.3.1 钢筋网的参数化创建方法研究 | 第63-69页 |
4.3.2 特殊形状钢筋的创建方法研究 | 第69-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BIM技术施工进度模拟研究 | 第76-91页 |
5.1 轨道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76页 |
5.2 施工进度模拟方法研究 | 第76-85页 |
5.2.1 Navisworks软件的优势 | 第77-78页 |
5.2.2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 第78-79页 |
5.2.3 Navisworks施工模型的导入 | 第79-80页 |
5.2.4 BIM模型和工程进度链接方法研究 | 第80-83页 |
5.2.5 施工动画的生成 | 第83-85页 |
5.3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模拟 | 第85-89页 |
5.3.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模拟 | 第85-89页 |
5.3.2 BIM技术施工进度模拟优势分析 | 第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