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及其非金属掺杂Bi12TiO20的理论研究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光催化第10页
    1.2 光催化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氧化铋光催化剂第11页
        1.2.2 卤氧铋(BiOX)光催化剂第11-12页
        1.2.3 含铋二元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模拟计算第13-14页
        1.3.2 钛酸铋化合物的制备第14-15页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17-32页
    2.1 前言第17页
    2.2 理论部分第17-18页
        2.2.1 Bi_(12)TiO_(20)模型的建立第17-18页
        2.2.2 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第18页
    2.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18-21页
        2.3.1 能带结构分析第18-19页
        2.3.2 态密度分析第19-20页
        2.3.3 介电函数第20-21页
        2.3.4 吸收光谱分析第21页
    2.4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4.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2.4.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2-23页
        2.4.3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23页
        2.4.4 可见光光催化实验第23页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3-30页
        2.5.1 XRD分析第23-24页
        2.5.2 BET分析第24-25页
        2.5.3 SPS分析第25-26页
        2.5.4 Uv-visDRS分析第26-28页
        2.5.5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测试第28-30页
    2.6 机理研究第30-31页
    2.7 本章结论第31-32页
第三章 La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理论及其实验研究第32-51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理论部分第32-33页
        3.2.1 La取代Bi_(12)TiO_(20)的模型及其参数选取第32页
        3.2.2 La进入Bi_(12)TiO_(20)的模型及其参数选取第32-33页
    3.3 La取代Bi_(12)TiO_(20)的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3.3.1 能带结构分析第33-34页
        3.3.2 态密度分析第34-35页
        3.3.3 介电函数分析第35-36页
        3.3.4 吸收光谱分析第36-37页
    3.4 La进入Bi_(12)TiO_(20)的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3.4.1 能带结构分析第37-38页
        3.4.2 态密度分析第38-40页
        3.4.3 介电函数分析第40页
        3.4.4 吸收光谱分析第40-41页
    3.5 实验部分第41-42页
        3.5.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1页
        3.5.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41-42页
        3.5.3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42页
        3.5.4 可见光光催化实验第42页
    3.6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2-48页
        3.6.1 XRD分析第42-43页
        3.6.2 BET分析第43页
        3.6.3 SPS分析第43-44页
        3.6.4 Uv-visDRS分析第44-46页
        3.6.5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6-48页
    3.7 机理研究第48-49页
    3.8 本章结论第49-51页
第四章 N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理论及其实验研究第51-66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理论部分第51-52页
        4.2.1 N取代Bi_(12)TiO_(20)的模型及其参数选取第51-52页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3.1 能带结构分析第52-53页
        4.3.2 态密度图分析第53-54页
        4.3.3 介电函数分析第54-55页
        4.3.4 吸收光谱分析第55-56页
    4.4 实验部分第56-57页
        4.4.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56页
        4.4.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4.4.3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57页
        4.4.4 可见光光催化实验第57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7-64页
        4.5.1 XRD分析第57-58页
        4.5.2 BET分析第58-59页
        4.5.3 SPS分析第59-60页
        4.5.4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第60-62页
        4.5.5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62-64页
    4.6 机理研究第64-65页
    4.7 结论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eO2-ZrO2纸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碳烟催化燃烧活性研究
下一篇:L-丙氨酸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