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中国化的渊源 | 第14-24页 |
1 宪政、宪法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 第14-18页 |
·宪政的涵义 | 第14-15页 |
·宪法的涵义 | 第15-16页 |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 第16-18页 |
2 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思想 | 第18页 |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 第18-24页 |
·"真正的宪法取决于现实的力量对比"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宪政民主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 | 第19-21页 |
·法治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 第21页 |
·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全面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宪政的最终目的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中国化在修宪中的体现 | 第24-32页 |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宪法修改中的确立和发展 | 第24-26页 |
·所有制形式的变迁 | 第24-25页 |
·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迁 | 第25页 |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迁 | 第25-26页 |
2 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宪法中的确定和发展 | 第26-28页 |
·毛泽东思想入宪 | 第26-27页 |
·邓小平理论入宪 | 第27页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 | 第27-28页 |
3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修宪中的确立和发展 | 第28-30页 |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修宪中的确立和发展 | 第28-29页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及发展 | 第29-30页 |
4 公民权利在修宪中的确立和发展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中国化经验和启示 | 第32-42页 |
1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 第32-33页 |
2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中的领导 | 第33-36页 |
·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33-34页 |
·党必须在宪法规定范围内领导中国宪政建设 | 第34-36页 |
3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第36-37页 |
4 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权保障机制 | 第37-39页 |
5 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依法治国、以宪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 第39-42页 |
·必须坚持在人民民主专政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 第39-40页 |
·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40页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根本方式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表一 | 第47-50页 |
附表二 | 第50-51页 |
附表三 | 第51-52页 |
附表四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