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图书馆论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论文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6-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第18-25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价值分析第18-20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18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第18-20页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20页
    2.2 大学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及意义第20-25页
        2.2.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学图书馆的责任第21-23页
        2.2.2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第23-25页
第3章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比较分析第25-40页
    3.1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第25-29页
        3.1.1 非遗传承人保护方式第25-26页
        3.1.2 非遗文献化保护方式第26-27页
        3.1.3 非遗宣传教育保护方式第27-28页
        3.1.4 非遗数字化保护方式第28-29页
    3.2 大学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SWOT分析第29-37页
        3.2.1 非遗传承人保护方式第29-31页
        3.2.2 非遗文献化保护方式第31-33页
        3.2.3 非遗宣传教育保护方式第33-34页
        3.2.4 非遗数字化保护方式第34-36页
        3.2.5 非遗保护方式比较分析第36-37页
    3.3 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方式保护非遗可行性条件分析第37-40页
        3.3.1 数字化保护专业人才完备第37-38页
        3.3.2 数字化保护技术支撑成熟第38页
        3.3.3 数字化保护文献资源丰富第38-40页
第4章 大学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策略分析第40-57页
    4.1 深度研究,高质量制定顶层设计第40-45页
        4.1.1 了解数字保护现状,适时借鉴先进经验第40-41页
        4.1.2 熟知本地保护政策,根植属地实际状况第41-42页
        4.1.3 明确保护工作责任,细化平台建设程序第42-45页
    4.2 开阔视角,宽范围采集文化资源第45-47页
        4.2.1 调研本土文化情况,确定非遗保护目标第45页
        4.2.2 挖掘非遗保护资料,多渠道获取保护文献第45-46页
        4.2.3 丰富数字保存形式,加快传统资料数字化转变第46-47页
    4.3 细化分类,多层次搭建资源体系第47-52页
        4.3.1 清晰非遗自身特点,定性文化主体性质第47-48页
        4.3.2 转变非遗分类思维,创新资源分类标准第48-50页
        4.3.3 确定非遗分类方法,依据现有条件分类第50-52页
    4.4 转变角度,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第52-57页
        4.4.1 完善信息检索功能,提高用户检索效率第52-53页
        4.4.2 搭建咨询反馈渠道,缩短用户反馈时间第53-54页
        4.4.3 用好多向沟通平台,实现多向实时交流第54-57页
第5章 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方式保护“非遗”实证分析—以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民俗数据库”为例第57-64页
    5.1 “湖南民俗数据库”建设之路第57-58页
        5.1.1 “湖南民俗数据库”建设的优势第57-58页
        5.1.2 “湖南民俗数据库库”建设的目标及意义第58页
    5.2 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民俗数据库”第58-63页
        5.2.1 “湖南民俗数据库”信息平台现状第58-59页
        5.2.2 “湖南民俗数据库”信息采集现状第59-60页
        5.2.3 “湖南民俗数据库”信息组织现状第60-61页
        5.2.4 “湖南民俗数据库”信息服务现状第61-63页
    5.3 总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A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代码表第70-74页
附录B “双—流”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统计表第74-78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城乡阅读服务协同发展研究
下一篇:“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