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8-19页
        1.4.1 论文的研究重点第18页
        1.4.2 论文的研究难点第18页
        1.4.3 论文的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19-26页
    2.1 大数据概述第19-21页
        2.1.1 大数据的内涵第19-20页
        2.1.2 大数据的特征第20-21页
        2.1.3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第21页
    2.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第21-23页
        2.2.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被大数据信息环绕第22页
        2.2.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到大数据信息的影响第22-23页
        2.2.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受到大数据信息传播的干扰第23页
    2.3 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3-26页
        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作用第23-24页
        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应用第24-26页
第3章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6-32页
    3.1 大数据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大变革第26-27页
        3.1.1 数据化的全面思维第26-27页
        3.1.2 包容性的多元思维第27页
        3.1.3 现象性的关联思维第27页
    3.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第27-29页
        3.2.1 大数据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视野第28页
        3.2.2 大数据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素质第28页
        3.2.3 大数据更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传播方式第28-29页
        3.2.4 大数据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得到更新第29页
    3.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第29-30页
        3.3.1 信息不对称第29-30页
        3.3.2 隐私和自由受到威胁第30页
        3.3.3 数字鸿沟造成信息差距扩大第30页
        3.3.4 文化滞后于科学技术第30页
    3.4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第30-32页
        3.4.1 技术基础薄弱第30-31页
        3.4.2 数据互通困难第31页
        3.4.3 专门人才不足第31-32页
第4章 运用大数据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第32-43页
    4.1 树立大数据思维,强化大数据意识第32-33页
        4.1.1 形成全面性思维第32页
        4.1.2 培养模糊性思维第32-33页
        4.1.3 建立开放性思维第33页
    4.2 建立大数据法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第33-34页
        4.2.1 宏观层面第33页
        4.2.2 管理层面第33-34页
        4.2.3 学校层面第34页
    4.3 搭建大数据平台、培养大数据人才第34-36页
        4.3.1 整合内部资源,搭建网络思政教育校内数据平台第34页
        4.3.2 共享社会资源,充实数据库第34-35页
        4.3.3 建设智慧校园,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工作系统第35页
        4.3.4 加强内部治理,建立数据信息管理利用标准化流程第35-36页
        4.3.5 培养大数据人才,建设大数据专业师资队伍第36页
    4.4 利用大数据创新教育方法第36-39页
        4.4.1 结合大数据技术建立主动学习的“云课堂”第36-37页
        4.4.2 优化慕课,提升“教与学”的能力第37-38页
        4.4.3 推广易班,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第38-39页
    4.5 创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评估机制第39-43页
        4.5.1 制定标准的评价指标第39-42页
        4.5.2 建立专门的评估队伍第42页
        4.5.3 建立长期的监控措施第42-43页
第5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分析--基于有效市场假说
下一篇: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