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绪论 | 第13-34页 |
2.1 影响TPU结构与性能的因素 | 第13-20页 |
2.1.1 软段的化学结构、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第13-14页 |
2.1.2 二异氰酸酯化学结构及其对称性 | 第14-15页 |
2.1.3 硬段平均链长、扩链剂化学结构和链长分布 | 第15-16页 |
2.1.4 软段和硬段结晶度 | 第16-17页 |
2.1.5 硬段与硬段间氢键和硬段与软段间氢键的相对比例 | 第17-18页 |
2.1.6 一步法或者预聚法 | 第18-19页 |
2.1.7 催化剂 | 第19-20页 |
2.2 红外光谱(FTIR)在聚氨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6页 |
2.2.1 红外光谱的原理 | 第20-23页 |
2.2.2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的应用 | 第23-26页 |
2.2.3 衰减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的应用 | 第26页 |
2.3 小角X射线散射(SAXS)在聚氨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2.3.1 SAXS原理 | 第26-27页 |
2.3.2 小角X光散射的应用 | 第27-29页 |
2.4 单分子力谱技术(SMFS)在聚氨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4页 |
2.4.1 单分子力谱技术原理 | 第29-32页 |
2.4.2 单分子力谱技术的应用 | 第32-33页 |
2.4.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3-34页 |
3 含不同体积扩链剂TPU的合成及其力学性能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聚氨酯的制备 | 第34-37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3.2.2 合成聚氨酯 | 第35-36页 |
3.2.3 NCO基团浓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3.2.4 制备聚氨酯薄膜 | 第37页 |
3.2.5 硬段含量计算 | 第3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3.1 核磁共振氢谱 | 第37页 |
3.3.2 凝胶渗透色谱 | 第37页 |
3.3.3 计算机模拟 | 第37-38页 |
3.3.4 机械性能测试 | 第38页 |
3.3.5 动态热机械分析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4.1 聚氨酯结构与组成分析 | 第38-40页 |
3.4.2 对扩链剂构象和“盒子”尺寸的模拟 | 第40-41页 |
3.4.3 扩链剂体积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扩链剂体积对拉伸断裂前后TPU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拉伸断裂前后热分析测试 | 第45页 |
4.2.2 拉伸断裂前后X射线衍射测试 | 第45页 |
4.2.3 拉伸断裂前后红外光谱测试 | 第45-46页 |
4.2.4 拉伸断裂前后小角X光散射分析 | 第46页 |
4.2.5 单分子力谱测试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3页 |
4.3.1 扩链剂体积对拉伸断裂前后结晶性能变化影响 | 第47-49页 |
4.3.2 扩链剂对拉伸断裂前后微相分离与氢键分布状态变化影响 | 第49-56页 |
4.3.3 扩链剂体积对拉伸断裂前后相区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56-59页 |
4.3.4 扩链剂体积对单分子链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5 硬相和氢键的不同步破坏机理研究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5页 |
5 扩链剂顺反结构对TPU结构与性能影响 | 第65-72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聚氨酯的制备 | 第65-66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5.4.1 聚氨酯结构与组成分析 | 第67页 |
5.4.2 扩链剂顺反结构对聚氨酯结晶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3 扩链剂顺反结构对聚氨酯机械性能影响 | 第68-70页 |
5.4.4 在拉伸和回复过程中扩链剂顺反结构对相区结构的影响 | 第70-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6 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