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概述 | 第12-20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一)榜样 | 第12页 |
| (二)偶像 | 第12-13页 |
| (三)榜样与偶像 | 第13-14页 |
| (四)榜样教育的特点 | 第14-15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榜样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 (三)榜样教育心理学基础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8页 |
|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 (一)榜样形象感召力不强 | 第20-21页 |
| (二)榜样认同困难 | 第21-23页 |
| (三)榜样学习形式化 | 第23-24页 |
| (四)榜样践行功利化 | 第24-25页 |
|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 (一)教育者忽视个体内心认知 | 第25页 |
| (二)大学生缺乏良好的鉴别能力 | 第25-26页 |
| (三)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 | 第26页 |
| (四)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 | 第28-37页 |
| 一、大学生要不断深化自我教育 | 第28-29页 |
| (一)积极学习榜样精神 | 第28页 |
| (二)化被动参与为自觉行动 | 第28页 |
| (三)化偶像为榜样 | 第28-29页 |
| 二、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 第29-31页 |
| (一)走进学生真实呈现“榜样展现法” | 第29页 |
| (二)提供参照寻找共性“榜样比较法” | 第29-30页 |
| (三)重在陶冶渗透为主“潜移默化法” | 第30-31页 |
| 三、优化榜样教育的机制 | 第31-34页 |
| (一)创新榜样教育遴选机制 | 第31-32页 |
| (二)构建榜样教育活动机制 | 第32页 |
| (三)完善榜样教育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 (四)完善榜样教育保障机制 | 第33-34页 |
| 四、营造榜样教育的良好环境 | 第34-37页 |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榜样教育 | 第34页 |
|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育人文化熏陶 | 第34-35页 |
| (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宽榜样教育渠道 | 第35页 |
| (四)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以及示范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附录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