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生物入侵第11-12页
    1.2 植物入侵第12-13页
    1.3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1 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1.3.2 化感作用第14-15页
        1.3.3 药用价值第15-16页
    1.4 遗传多样性第16-23页
        1.4.1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第16-20页
        1.4.2 入侵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1 样品采集第25页
        2.1.2 采样地点环境因子的采集第25-26页
    2.2 仪器和试剂第26-29页
        2.2.1 主要仪器第26页
        2.2.2 主要试剂及其配置第26-29页
    2.3 DNA提取方法以及质量检测第29-31页
        2.3.1 DNA提取方法第29-31页
        2.3.2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第31页
    2.4 SSR-PCR实验方法第31-33页
        2.4.1 SSR-PCR体系第31页
        2.4.2 SSR候选引物的获得第31-32页
        2.4.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SSR引物第32-33页
        2.4.4 毛细管电泳检测SSR-PCR扩增产物第33页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3-37页
        2.5.1 利用GenAlEx6.50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3-36页
        2.5.2 利用NTSYS2.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第36页
        2.5.3 利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第36页
        2.5.4 采样地点环境因子的数据分析第36页
        2.5.5 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6-3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7-56页
    3.1 DNA的质量检测第37页
    3.2 SSR引物筛选第37-42页
        3.2.1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的SSR分布特点第37-40页
        3.2.2 南美蟛蜞菊SSR引物序列第40-41页
        3.2.3 扩增产物的毛细管电泳检测第41-42页
    3.3 遗传多样性第42-43页
        3.3.1 SSR位点遗传多样性第42页
        3.3.2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42-43页
    3.4 遗传分化第43-44页
    3.5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第44-50页
    3.6 采样地点的环境因子数据分析第50-54页
        3.6.1 描述性分析第50-51页
        3.6.2 相关性分析第51页
        3.6.3 主导环境因子第51-54页
        3.6.4 环境因子的聚类分析第54页
    3.7 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54-56页
第四章 讨论第56-63页
    4.1 基于南美蟛蜞菊转录组分析SSR位点特征第56-57页
    4.2 南美蟛蜞菊的遗传多样性第57-59页
    4.3 南美蟛蜞菊的遗传分化第59-60页
    4.4 南美蟛蜞菊的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第60-61页
    4.5 南美蟛蜞菊环境适应性第61页
    4.6 南美蟛蜞菊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小结第63-64页
    5.2 防治建议第64页
    5.3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奇异值分解和SCAD估计的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下一篇:利用腺相关病毒标记特定环路神经元及其细胞核的分离与DNA甲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