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重载车辆的动荷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重载车辆-水泥路面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路面常见病害形式及动荷载分析 | 第18-32页 |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概况 | 第18-21页 |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 | 第18-19页 |
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征 | 第19-21页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形式 | 第21-25页 |
2.2.1 接缝处破坏 | 第21-22页 |
2.2.2 面板内破坏 | 第22-25页 |
2.3 车辆-路面荷载分析 | 第25-28页 |
2.3.1 静荷载受力分析 | 第25-26页 |
2.3.2 动荷载受力分析 | 第26-27页 |
2.3.3 动荷载分类 | 第27-28页 |
2.4 动荷载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2.4.1 动荷载系数 | 第28-29页 |
2.4.2 动压力放大系数 | 第29页 |
2.4.3 运动随机系数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车辆系统振动模型及轮胎模型 | 第32-56页 |
3.1 车辆系统振动理论 | 第32-41页 |
3.1.1 车辆系统振动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多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分析 | 第33-41页 |
3.2 重载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47页 |
3.2.1 典型重载车辆主要参数 | 第41页 |
3.2.2 重载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41-47页 |
3.3 重载车辆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47-54页 |
3.3.1 “魔术公式”轮胎模型 | 第48-49页 |
3.3.2 SWIFT轮胎模型 | 第49-51页 |
3.3.3 幂指数统一轮胎模型 | 第51-53页 |
3.3.4 重载车辆轮胎模型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整车及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56-80页 |
4.1 ADAMS软件介绍 | 第56-57页 |
4.2 ADAMS/Car建模流程 | 第57-61页 |
4.2.1 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 第57-58页 |
4.2.2 整车建模流程 | 第58-59页 |
4.2.3 模板及子系统的建立 | 第59-61页 |
4.3 模型简化及参数获取 | 第61-62页 |
4.3.1 车辆模型的简化 | 第61页 |
4.3.2 车辆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61-62页 |
4.4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62-69页 |
4.4.1 动力传动子系统 | 第63页 |
4.4.2 悬架子系统 | 第63-66页 |
4.4.3 转向子系统 | 第66页 |
4.4.4 轮胎子系统 | 第66-68页 |
4.4.5 车架子系统 | 第68页 |
4.4.6 驾驶室及车厢子系统 | 第68-69页 |
4.4.7 整车装配体 | 第69页 |
4.5 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69-78页 |
4.5.1 路面功率谱密度 | 第69-73页 |
4.5.2 水泥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73-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重载车辆的动荷载分析 | 第80-108页 |
5.1 仿真分析的设定与步骤 | 第80-83页 |
5.1.1 整车仿真方式 | 第80-82页 |
5.1.2 整车仿真步骤 | 第82-83页 |
5.2 路面接缝动载荷分析 | 第83-84页 |
5.3 车速对动荷载的影响 | 第84-92页 |
5.3.1 不同车速下的动荷载 | 第84-87页 |
5.3.2 不同车速下动荷载仿真结果分析 | 第87-92页 |
5.4 载重量对动荷载的影响 | 第92-99页 |
5.4.1 不同载重量下的动荷载 | 第92-95页 |
5.4.2 不同载重量下动荷载仿真结果分析 | 第95-99页 |
5.5 轮胎压力对动荷载的影响 | 第99-105页 |
5.5.1 不同胎压下的动荷载 | 第99-101页 |
5.5.2 不同胎压下动荷载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1-10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5-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创新点 | 第109页 |
6.3 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