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美术考古论文--古绘画论文

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图像学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21-40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及地域第23-26页
        一、贺兰山人面岩画研究缘起第23-25页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第25页
        三、研究地域第25-26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26-34页
        一、综合性研究中对贺兰山人面岩画的综合探讨第26-29页
        二、贺兰山人面岩画专题性研究第29-34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点第34-38页
        一、研究目的第34-35页
        二、研究方法第35-37页
        三、创新点第37-38页
    第四节 贺兰山岩画田野调查第38-40页
第一章 贺兰山周边区域生态人文背景研究第40-61页
    第一节 古生态环境及环境变迁第40-46页
    第二节 贺兰山周边史前人文环境第46-55页
    第三节 古代族群迁徙及经济文化类型第55-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二章 贺兰山人面岩画的空间场域研究第61-76页
    第一节 山岳、岩石、水之神圣性第61-67页
    第二节 神圣空间——人、人面岩画及场域的互动关系第67-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三章 贺兰山人面岩画主要图像类型及风格分析第76-101页
    第一节 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分布与图像特征第76-95页
    第二节 贺兰山人面岩画图像类型与风格第95-100页
        一、A型人面第95-97页
        二、B型人面第97-98页
        三、C型人面第98-99页
        四、D型人面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四章 贺兰山人面岩画图像意涵研究第101-146页
    第一节 A型人面岩画图像意涵分析第104-115页
        一、同心圆形眼睛元素分析第105-110页
        二、A型人面岩画分析第110-114页
        三、A型人面岩画意涵总结第114-115页
    第二节 B型人面岩画图像意涵分析第115-125页
        一、(?)、(?)、(?)元素分析第115-120页
        二、B型人面岩画分析第120-124页
        三、B型人面岩画意涵总结第124-125页
    第三节 C型人面岩画图像意涵分析第125-136页
        一、(?)、(?)元素分析第125-129页
        二、C型人面岩画分析第129-135页
        三、C型人面岩画意涵总结第135-136页
    第四节 D形人面岩画图像意涵分析第136-145页
        一、核形元素分析第136-139页
        二、D型人面岩画分析第139-144页
        三、D型人面岩画意涵总结第144-145页
    小结第145-146页
第五章 与国内其他地区人面岩画图像的比较第146-172页
    第一节 图像类型、风格及构形元素比较第147-154页
        一、图像类型及风格第147-152页
        二、图像构形元素第152-154页
    第二节 图像数量及技法比较第154-161页
        一、图像数量第155-157页
        二、图像技法第157-161页
    第三节 载体、场域比较及人面岩画的关系探讨第161-165页
        一、各地区人面岩画的载体及场域第161-164页
        二、各地区人面岩画的关系分析第164-165页
    第四节 贺兰山人面岩画的独特性及中国人面岩画的多样性第165-170页
        一、贺兰山人面岩画图像的独特性第165-169页
        二、各地区人面岩画图像的多样性第169-170页
    小结第170-172页
第六章 中国人面岩画的多点生成与文化交流第172-199页
    第一节 与人面岩画单点起源说的对话第173-177页
        一、单点起源说及其存疑性第173-175页
        二、人面岩画多点生成观第175-177页
    第二节 人面文化——时空区位与人面岩画的多点生成第177-195页
        一、人面岩画与人面器物图像的关系第178-185页
        二、各地区人面岩画的文化时空区位第185-195页
    第三节 人面岩画洲际传播交流的可能性探讨第195-198页
    小结第198-199页
第七章 贺兰山人面岩画综合探讨第199-216页
    第一节 从人类学视域分析贺兰山人面岩画的生成与流变第200-206页
    第二节 巫术——宗教与贺兰山人面岩画第206-209页
    第三节 华夏文明为主体的多元交融与贺兰山人面岩画第209-212页
    第四节 图像——文本与岩画阐释及文化建构第212-215页
    小结第215-216页
结语第216-223页
    一、贺兰山人面岩画在中国人面岩画中的地位第216-219页
        1. 贺兰山人面岩画图像类型及意涵的复杂性第216-218页
        2. 贺兰山人面岩画文化区位的特殊性第218-219页
    二、图像学方法在岩画研究中的启示及展望第219-223页
        1. 对其他题材岩画图像研究的启示第219-221页
        2. 岩画研究方法的反思及展望第221-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40页
附录第240-248页
致谢第248-2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50-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侗族地区高校多语课堂跨语言语类教学研究
下一篇:慢性社会困境感知、个体负性本质化与创伤性症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