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PFC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2.1 离散元法的创立和发展 | 第11-12页 |
1.2.2 PFC的基本假定 | 第12页 |
1.2.3 PFC计算的基本思路 | 第12页 |
1.2.4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方程 | 第12-14页 |
1.2.5 荷载、边界和初始条件 | 第14页 |
1.3 接触本构模型 | 第14-20页 |
1.3.1 接触判别和相关参数 | 第14-15页 |
1.3.2 接触本构模型 | 第15-20页 |
1.4 PFC的基本特点 | 第20-22页 |
1.4.1 PFC与有限元法比较 | 第20页 |
1.4.2 PFC法与传统离散元法比较 | 第20-21页 |
1.4.3 小结 | 第21-2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于PFC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细观参数标定 | 第23-44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宏观参数与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2.3 细观参数的标定方法 | 第24-26页 |
2.4 细观参数标定 | 第26-42页 |
2.4.1 混凝土颗粒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7页 |
2.4.2 试件模型的控制参数 | 第27页 |
2.4.3 试验概况 | 第27-28页 |
2.4.4 试件生成的基本过程 | 第28-32页 |
2.4.5 混凝土单轴试验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2.4.6 棱柱体单轴压缩试验的验证 | 第35-39页 |
2.4.7 钢筋的颗粒模型 | 第39-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基于PFC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发展仿真研究 | 第44-63页 |
3.1 混凝土梁抗弯强度试验 | 第44-47页 |
3.1.1 试验概况 | 第44页 |
3.1.2 数值模型的生成 | 第44-45页 |
3.1.3 混凝土抗弯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2 混凝土梁抗剪强度试验 | 第47-50页 |
3.2.1 试验概况 | 第47-48页 |
3.2.2 数值模型的生成 | 第48页 |
3.2.3 混凝土抗剪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3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仿真试验研究 | 第50-62页 |
3.3.1 模型概况 | 第50-52页 |
3.3.2 承载力试验数值模型的生成 | 第52-54页 |
3.3.3 带缺口梁承载力试验数值模拟裂缝发展情况分析 | 第54-61页 |
3.3.4 结论和分析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基于PFC的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研究 | 第63-69页 |
4.1 基于PFC的钢筋混凝土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63-64页 |
4.1.1 无缺口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63-64页 |
4.1.2 缺口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64页 |
4.2 荷载位移曲线波动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4.2.1 加载速率对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2 单元位置相对变动对荷载位移曲线波动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作者硕士期间论文、专利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