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工程机械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1.3.1 国外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1.3.2 国内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4 制动能量回收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 第14-17页 | 
| 1.4.1 基于确定规则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 第15页 | 
| 1.4.2 最大能量回收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 1.4.3 基于模糊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 1.5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 第19-26页 | 
| 2.1 混合动力车辆制动模式 | 第19页 | 
| 2.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原则 | 第19-21页 | 
| 2.3 制动能量回收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 2.3.1 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 第21-22页 | 
| 2.3.2 制动能量回收的结构形式 | 第22-23页 | 
| 2.4 机械制动与电机制动的分配关系 | 第23-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建模 | 第26-38页 | 
| 3.1 再生制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6-27页 | 
| 3.2 再生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建模 | 第27-34页 | 
| 3.2.1 驾驶员模型 | 第27-28页 | 
| 3.2.2 驱动电机建模 | 第28-30页 | 
| 3.2.3 超级电容建模 | 第30-33页 | 
| 3.2.4 制动力分配模型 | 第33-34页 | 
| 3.3 综合工况选择 | 第34-35页 | 
| 3.4 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 | 第35-36页 | 
| 3.5 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率 | 第36-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基于确定规则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 第38-50页 | 
| 4.1 基于确定规则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工作原理 | 第38-40页 | 
| 4.1.1 基于确定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分析 | 第38-39页 | 
| 4.1.2 基于确定规则的制动能量回收实现过程 | 第39-40页 | 
| 4.2 基于确定规则的混合动力推土机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 第40-41页 | 
| 4.3 仿真分析 | 第41-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 第50-66页 | 
| 5.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 5.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1-56页 | 
| 5.2.1 模糊集合与隶属度函数 | 第51-53页 | 
| 5.2.2 模糊规则库的建立 | 第53-56页 | 
| 5.2.3 模糊化与清晰化 | 第56页 | 
| 5.3 模糊控制仿真模型 | 第56-57页 | 
| 5.4 仿真分析 | 第57-64页 | 
| 5.5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对比 | 第6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