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p)ppGpp对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38页
    1.1 细菌中的第二信使(p)ppGpp第13-25页
        1.1.1 细菌的核苷类第二信使第13-14页
        1.1.2 细菌中(p)ppGpp的合成与水解第14-16页
        1.1.3 (p)ppGpp对DNA复制的调控第16页
        1.1.4 (p)ppGpp对基因转录的调控第16-20页
        1.1.5 (p)ppGpp对蛋白质翻译的调控第20-21页
        1.1.6 (p)ppGpp与σ因子RpoS的关系第21-23页
        1.1.7 (p)ppGpp对细菌生理的影响第23-24页
        1.1.8 (p)ppGpp与生物被膜调控第24-25页
    1.2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生物被膜的组成及调控第25-37页
        1.2.1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的介绍第25-26页
        1.2.2 恶臭假单胞菌的胞外多糖第26-28页
        1.2.3 恶臭假单胞菌的胞外粘附蛋白第28-30页
        1.2.4 生物被膜的形成第30-32页
        1.2.5 生物被膜的消散第32-34页
        1.2.6 生物被膜与细菌的生存第34-35页
        1.2.7 生物被膜中的细菌群体关系第35-37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7-3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8-55页
    2.1 材料第38-42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38-39页
        2.1.2 主要试剂和药品第39-40页
        2.1.3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的配制第40-42页
    2.2 方法第42-55页
        2.2.1 菌株培养第42页
        2.2.2 工具载体的构建第42-43页
        2.2.3 大肠杆菌热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热激转化第43-44页
        2.2.4 两亲本杂交第44页
        2.2.5 电激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激转化第44-45页
        2.2.6 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45-47页
        2.2.7 生物被膜的培养与检测第47页
        2.2.8 刚果红吸附能力的检测第47-48页
        2.2.9 总多糖的提取与定量第48-49页
        2.2.10 总RNA的提取第49页
        2.2.11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第49-50页
        2.2.12 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鉴定第50页
        2.2.13 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50-51页
        2.2.14 定点突变DNA碱基序列第51页
        2.2.15 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浓度测定第51-52页
        2.2.16 凝胶迁移电泳实验第52-53页
        2.2.17 DNaseI足迹实验第53-5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5-84页
    3.1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p)ppGpp对生物被膜的调控作用第55-67页
        3.1.1 KT2440的relA和spoT互补大肠杆菌相关突变体第55-56页
        3.1.2 构建relA和relA-spoT突变体第56-58页
        3.1.3 (p)ppGpp对KT2440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第58-60页
        3.1.4 (p)ppGpp对KT2440表面粘附的影响第60页
        3.1.5 (p)ppGpp相关突变体气液界面生物被膜的形态第60-63页
        3.1.6 (p)ppGpp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63-64页
        3.1.7 胞外多糖基因在(p)ppGpp相关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第64-65页
        3.1.8 粘附蛋白基因在(p)ppGpp相关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第65-66页
        3.1.9 (p)ppGpp对调控因子FleQ和RpoS表达的影响第66-67页
    3.2 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pea的表达调控第67-84页
        3.2.1 构建rpoS、pea、lapF、pea-lapF、amrZ突变体第67-68页
        3.2.2 对pea基因簇启动子区的分析第68-71页
        3.2.3 RpoS调控pea转录第71-74页
        3.2.4 c-di-GMP介导的褶皱菌斑依赖Pea多糖第74-76页
        3.2.5 Pea多糖在生物被膜发育中的作用第76-78页
        3.2.6 预测pea启动子区域的AmrZ结合位点第78-79页
        3.2.7 AmrZ抑制pea的表达第79-81页
        3.2.8 AmrZ直接结合pea启动子第81-84页
4 讨论与总结第84-91页
    4.1 讨论第84-89页
        4.1.1 (p)ppGpp对生物被膜的调控作用-讨论第84-86页
        4.1.2 (p)ppGpp与生物被膜的消散-讨论第86-87页
        4.1.3 胞外多糖合成基因pea的调控与功能-讨论第87-89页
    4.2 总结第89-91页
5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10页
附录A 本文所用引物第110-113页
附录B 论文发表和待发表情况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量子点抗猪病毒材料的体外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对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