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2.1 微博意见领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2 微博意见领袖对互联网舆论影响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1.5 特色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1.5.1 对相关问题最新情况考察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 | 第23页 |
1.5.2 结合微博关注度数据和热门评论内容分析影响效果 | 第23页 |
1.5.3 将当事人和知情者群体纳入考查范围 | 第23-24页 |
1.5.4 提出微博意见领袖对于舆论四个层面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微博意见领袖基本问题考察 | 第25-35页 |
2.1 微博意见领袖定义及身份确认 | 第25-28页 |
2.1.1 微博意见领袖的定义 | 第25页 |
2.1.2 微博意见领袖的身份确认 | 第25-26页 |
2.1.3 2017年20大舆情事件意见领袖筛选 | 第26-28页 |
2.2 微博意见领袖分类 | 第28-32页 |
2.2.1 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公众人物 | 第28-29页 |
2.2.2 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 第29-30页 |
2.2.3 官方政务微博 | 第30页 |
2.2.4 主流媒体官方微博账号 | 第30-31页 |
2.2.5 自媒体大号 | 第31页 |
2.2.6 特定事件当事人和知情者 | 第31-32页 |
2.3 微博意见领袖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2.3.1 主体构成更为多元 | 第32页 |
2.3.2 边缘网络群体“崛起” | 第32-33页 |
2.3.3 公共参与和舆论影响愈发频繁 | 第33页 |
2.3.4 高质量微博意见领袖匮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微博意见领袖参与下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舆论演化 | 第35-58页 |
3.1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梳理及舆论分期 | 第35-38页 |
3.1.1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梳理 | 第35-36页 |
3.1.2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舆论分期 | 第36-38页 |
3.2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舆论中的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及影响 | 第38-52页 |
3.2.1 微博意见领袖身份确认 | 第38页 |
3.2.2 微博意见领袖所发微博内容分析 | 第38-52页 |
3.3 微博意见领袖舆论影响机制 | 第52-58页 |
3.3.1 四个层面的影响机制 | 第52-56页 |
3.3.2 不同类型意见领袖不同时期舆论影响机制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微博意见领袖舆论影响的现实问题与建议 | 第58-63页 |
4.1 微博意见领袖舆论影响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58-60页 |
4.1.1 微博意见领袖群体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 第58页 |
4.1.2 多边舆论场博弈无序混乱 | 第58-59页 |
4.1.3 对于舆论发展规律了解不足和传播技巧缺失 | 第59-60页 |
4.2 微博意见领袖群体更好发挥舆论影响作用的建议 | 第60-63页 |
4.2.1 政府法制化管理与意见领袖自我约束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 | 第60-61页 |
4.2.2 政府部门牵头倡导多边舆论场的公平对话和理性合作 | 第61页 |
4.2.3 掌握舆论产生发展规律和运用传播技巧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