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法典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法法典化研究与反思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选题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三)选题现实意义 | 第9页 |
|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法典化与解法典化的基本理论 | 第11-26页 |
| 一、法典之概述 | 第11-13页 |
| (一)“法典”的概念 | 第11-12页 |
| (二)“法典”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二、法典化之概述 | 第13-17页 |
| (一)“法典化”的概念 | 第13页 |
| (二)民法“法典化”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三)域外代表性法典化实践 | 第14-17页 |
| 三、解法典化之概述 | 第17-26页 |
| (一)“解法典化”的概念 | 第17-18页 |
| (二)“解法典化”的特征 | 第18-22页 |
| (三)欧洲国家的“解法典化”趋势 | 第22-26页 |
| 第二章 中国民法的法典化与解法典化之路 | 第26-34页 |
| 一、近代中国民法法典化之尝试 | 第26-28页 |
| (一)《大清民律草案》及其影响 | 第26-27页 |
| (二)《中华民国民法》及其影响 | 第27-28页 |
| 二、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编纂历程 | 第28-29页 |
| (一)建国初期的民法典编纂 | 第28页 |
| (二)文化大革命前夕的民法典编纂 | 第28页 |
| (三)改革开放至今的民法典编纂 | 第28-29页 |
| 三、中国民法的解法典化现象初探 | 第29-34页 |
| (一)立法层面的“解法典化” | 第30-32页 |
| (二)法律适用层面的“解法典化”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解法典化视野下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应对 | 第34-37页 |
| 一、厘清民法典与单行立法的关系 | 第34-35页 |
| (一)价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 | 第34页 |
| (二)体系关系——补充与被补充 | 第34-35页 |
| 二、明确冲突解释原则 | 第35-36页 |
| 三、完善法典化体系——法典中心主义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