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9-59页 |
提要 | 第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9-33页 |
1.1.1 食源性致病菌 | 第29-30页 |
1.1.2 大肠杆菌O157:H7 | 第30-33页 |
1.2 大肠杆菌O157:H7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33-36页 |
1.2.1 传统培养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1.2.2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1.2.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35页 |
1.2.4 自动化检测技术 | 第35页 |
1.2.5 国家检测标准 | 第35-36页 |
1.3 生物传感器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6-53页 |
1.3.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37-44页 |
1.3.2 电化学阻抗谱 | 第44-53页 |
1.4 国内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1.4.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1.4.2 电化学阻抗谱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1.5 本文研究对象、内容与目标 | 第54-58页 |
1.5.1 研究对象 | 第54-5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55-56页 |
1.5.3 研究目标 | 第56-57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57-5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二章 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59-73页 |
提要 | 第59页 |
2.1 样品的选取和处理 | 第59页 |
2.2 细菌的培养和计数 | 第59-61页 |
2.3 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 | 第61-62页 |
2.3.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61页 |
2.3.2 还原石墨烯的合成 | 第61-62页 |
2.3.3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62页 |
2.4 检测仪器的选择 | 第62-66页 |
2.4.1 BIAcore 3000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 | 第62-65页 |
2.4.2 电化学阻抗仪Solartron 1260/1287 | 第65-66页 |
2.5 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66-70页 |
2.5.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方法 | 第66-69页 |
2.5.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三章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SPR生物传感方法研究 | 第73-97页 |
提要 | 第73页 |
3.1 基于消减抑制原理的SPR生物传感方法 | 第73-83页 |
3.1.1 引言 | 第73-75页 |
3.1.2 材料和方法 | 第75-77页 |
3.1.3 结果和分析 | 第77-82页 |
3.1.4 结论 | 第82-83页 |
3.2 基于凝集素生物识别分子的SPR生物传感方法 | 第83-95页 |
3.2.1 引言 | 第83-85页 |
3.2.2 材料和方法 | 第85-86页 |
3.2.3 结果和分析 | 第86-94页 |
3.2.4 结论 | 第94-9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EIS生物传感方法研究 | 第97-123页 |
提要 | 第97页 |
4.1 基于纳米可抛弃传感器的EIS生物传感方法 | 第97-108页 |
4.1.1 引言 | 第97-100页 |
4.1.2 材料和方法 | 第100-101页 |
4.1.3 结果和分析 | 第101-107页 |
4.1.4 结论 | 第107-108页 |
4.2 基于石墨烯纸传感器的EIS生物传感方法 | 第108-121页 |
4.2.1 引言 | 第108-111页 |
4.2.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113页 |
4.2.3 结果和分析 | 第113-121页 |
4.2.4 结论 | 第12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便携式仪器研究 | 第123-143页 |
提要 | 第123页 |
5.1 基于SPR生物传感方法的便携式快速检测仪 | 第123-135页 |
5.1.1 仪器构建 | 第123-132页 |
5.1.2 性能评估 | 第132-134页 |
5.1.3 结论 | 第134-135页 |
5.2 基于阻抗技术的手持式快速检测仪 | 第135-140页 |
5.2.1 仪器构建 | 第135-138页 |
5.2.2 样品分析 | 第138-140页 |
5.2.3 结论 | 第14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40-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3-147页 |
6.2 创新点 | 第147-149页 |
6.3 进一步展望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7页 |
作者简历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