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悬架系统概述及其性能评价方法 | 第13-17页 |
1.2.1 悬架系统概述 | 第13-15页 |
1.2.2 悬架性能评价方法简介 | 第15-17页 |
1.3 轮胎刚度和阻尼模型以及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轮胎刚度和阻尼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2章 充气轮胎垂向刚度和阻尼特性研究 | 第24-42页 |
2.1 常见的轮胎非线性刚度和阻尼模型 | 第24-32页 |
2.1.1 自由振动衰减模型 | 第24-26页 |
2.1.2 多项式模型 | 第26-31页 |
2.1.3 指数函数模型 | 第31-32页 |
2.2 三种模型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2.3 充气轮胎非线性刚度阻尼模型研究及实验数据拟合 | 第34-40页 |
2.3.1 实验条件简介 | 第34-36页 |
2.3.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3.3 模型参数辨识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轮胎的非线性阻尼对悬架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42-58页 |
3.1 考虑轮胎阻尼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以及路面建模 | 第42-48页 |
3.1.1 四分之一车辆模型 | 第42-44页 |
3.1.2 考虑轮胎阻尼的四分之一车辆模型 | 第44-45页 |
3.1.3 路面输入模型 | 第45-48页 |
3.2 轮胎阻尼对被动悬架振动传递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48-53页 |
3.2.1 时域分析 | 第48-52页 |
3.2.1.1 凸块路面 | 第49页 |
3.2.1.2 正弦路面 | 第49-52页 |
3.2.2 频域分析 | 第52-53页 |
3.3 轮胎阻尼对不变点的影响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考虑轮胎阻尼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 第58-72页 |
4.1 滑模控制 | 第58-59页 |
4.1.1 滑模控制基本定义 | 第58-59页 |
4.1.2 抖振现象及其削弱方法 | 第59页 |
4.2 模型参考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59-64页 |
4.2.1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 第60页 |
4.2.2 理想天棚参考模型建模 | 第60-61页 |
4.2.3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61-63页 |
4.2.4 滑模控制器跟踪特性验证 | 第63-64页 |
4.3 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4.3.1 时域分析 | 第64-68页 |
4.3.1.1 脉冲路面 | 第64-67页 |
4.3.1.2 正弦路面 | 第67-68页 |
4.3.2 频域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72-86页 |
5.1 硬件在环实验台原理及构造介绍 | 第72-78页 |
5.1.1 半主动悬架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原理 | 第72-73页 |
5.1.2 半主动悬架实验台结构 | 第73-74页 |
5.1.3 半主动悬架硬件在环实验台组成 | 第74-78页 |
5.1.3.1 计算机实时仿真系统 | 第74-75页 |
5.1.3.2 实验台硬件组成 | 第75-76页 |
5.1.3.3 传感器系统 | 第76-78页 |
5.2 硬件在环实验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5.2.1 脉冲路面实验 | 第78-79页 |
5.2.2 正弦路面实验 | 第79-81页 |
5.2.3 随机路面实验 | 第81-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86-9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