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某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基坑工程的特点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深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 | 第14-43页 |
2.1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15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4页 |
2.1.2 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15页 |
2.2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 第15-20页 |
2.2.1 我国常用基坑支护方案 | 第15-18页 |
2.2.2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3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 | 第19页 |
2.2.4 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 | 第19-20页 |
2.3 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 | 第20-31页 |
2.3.1 土压力的计算 | 第20-26页 |
2.3.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2.4 基坑设计分析 | 第31-42页 |
2.4.1 基坑支护的设计准则及安全等级 | 第31-32页 |
2.4.2 理正软件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2页 |
2.4.3 理正软件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2-37页 |
2.4.4 理正软件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第37-39页 |
2.4.5 基坑支护方案及施工图 | 第39-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3.1 基坑监测的目的 | 第43页 |
3.2 基坑监测的原则 | 第43-44页 |
3.3 基坑监测方案 | 第44-46页 |
3.3.1 监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 第44页 |
3.3.2 监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 第44-45页 |
3.3.3 监测依据 | 第45页 |
3.3.4 监测所用仪器及构成 | 第45-46页 |
3.5 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 第46-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桩锚基坑的数值模拟 | 第52-75页 |
4.1 概述 | 第52页 |
4.2 FLAC3D软件介绍 | 第52页 |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4.3.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52-53页 |
4.3.2 模型的参数选取 | 第53-54页 |
4.3.3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54-55页 |
4.4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55-70页 |
4.4.1 最大不平衡力的分析 | 第55-56页 |
4.4.2 初始应力场的分析 | 第56-57页 |
4.4.3 第一工况下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4.4.4 第二工况下数值模拟 | 第59-62页 |
4.4.5 第三工况下数值模拟 | 第62-65页 |
4.4.6 第四工况下数值模拟 | 第65-68页 |
4.4.7 第五工况下数值模拟 | 第68-70页 |
4.5 监测结果分析对比 | 第70-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