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 (一)诗画同律思想 | 第10-11页 |
| (二)诗乐同质思想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古诗词“声”“色”问题研究现状及重要性 | 第15-21页 |
| 一 古诗词“声”“色”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二 古诗词“声”“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 第16-21页 |
| (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 第16-17页 |
| (二)有助于不同学科的相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7-18页 |
| (三)提高学生古诗词兴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中学语文古诗词中的“声”“色”表现 | 第21-31页 |
| 一 “色”的表现 | 第21-26页 |
| (一)整体构图 | 第21-22页 |
| (二)色彩搭配 | 第22-24页 |
| (三)线条处理 | 第24-25页 |
| (四)光色融合 | 第25-26页 |
| 二 “声”的表现 | 第26-31页 |
| (一)诗词的韵律 | 第26-28页 |
| (二)诗词的节奏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应用“声”“色”进行古诗词教学 | 第31-37页 |
| 一 体悟吟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 第31-33页 |
| 二 品诗绘图,再现古诗词的绘画美 | 第33-34页 |
| 三 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 第34页 |
| 四 为古诗词编曲,歌唱古诗词 | 第34-35页 |
| 五 利用多媒体,直观感受古诗词的绘画美 | 第35-36页 |
| 六 了解古诗词音韵规律,创作古诗词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