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铆钉连接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需考虑非正常载荷的铆钉连接设计 | 第14-17页 |
1.2.2 只考虑正常载荷的铆钉连接设计 | 第17-19页 |
1.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人工免疫系统优化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1-22页 |
1.6 课题研究目标及来源 | 第22页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飞机铆钉连接优化设计方法体系 | 第25-49页 |
2.1 引言 | 第25-28页 |
2.2 飞机铆钉连接结构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8-29页 |
2.3 有限元应力场的导出并应用到细节设计中 | 第29-31页 |
2.4 铆钉连接方案的评价算法 | 第31-37页 |
2.4.1 观察模块与传统机械设计准则 | 第31-33页 |
2.4.2 翻译模块与Harrington满意度函数 | 第33-35页 |
2.4.3 整合模块与AHP层次分析法 | 第35-37页 |
2.5 计算机辅助铆钉连接设计用户界面 | 第37-43页 |
2.5.1 有限元模型 | 第38页 |
2.5.2 菜单以及费茨定律 | 第38-39页 |
2.5.3 改变铆钉位置分布的方式 | 第39-41页 |
2.5.4 改变铆钉种类的方式 | 第41-42页 |
2.5.5 提供反馈信息 | 第42-43页 |
2.6 用户优化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2.7 虚拟现实技术 | 第44-45页 |
2.8 AIS优化算法 | 第45-48页 |
2.9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应用于SAM146发动机机舱铆钉连接设计 | 第49-62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铆钉连接的参数以及初始方案 | 第49-53页 |
3.2.1 铆钉连接参数 | 第49-50页 |
3.2.2 初始方案 | 第50-51页 |
3.2.3 初始方案转化为控制点 | 第51-53页 |
3.3 有限元分析应力场的导出 | 第53-54页 |
3.4 计算机辅助铆钉连接设计用户界面 | 第54-56页 |
3.5 CAVE投影系统 | 第56-57页 |
3.6 AIS优化算法 | 第57-61页 |
3.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 第62-74页 |
4.1 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4.2.1 实验结果主要参数分析 | 第64-68页 |
4.2.2 情景一的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 第68-69页 |
4.2.3 情景二的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 第69-71页 |
4.2.4 情景三的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 第71-73页 |
4.3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4-78页 |
5.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74页 |
5.2 结论 | 第74-75页 |
5.3 创新点 | 第75-76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 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1 | 第81-83页 |
附录 2 | 第83-85页 |
附录 3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