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Adaboost的安全带检测方法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国内外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其结构第18-20页
第二章 安全带检测研究综述第20-29页
    2.1 车牌定位第21-22页
        2.1.1 基于直观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第21-22页
        2.1.2 基于变换域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第22页
    2.2 车窗定位第22-23页
    2.3 边缘检测第23-25页
        2.3.1 Sobel算子第23-24页
        2.3.2 Canny算子第24-25页
    2.4 Hough变换第25-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Adaboost的安全带检测系统研究第29-56页
    3.1 安全带检测系统流程第29-30页
    3.2 Haar-like特征算法第30-34页
        3.2.1 Haar-like特征第30页
        3.2.2 Haar-like特征的表示第30-33页
        3.2.3 利用积分图像快速计算Haar-like特征第33-34页
    3.3 HOG梯度直方图特征算法第34-37页
        3.3.1 HOG算法特征第34-36页
        3.3.2 利用积分图像快速计算HOG特征第36-37页
    3.4 Adaboost算法对各部件的粗定位第37-50页
        3.4.1 Adaboost分类器算法第37-41页
        3.4.2 分类器模型的训练第41-48页
        3.4.3 基于Cascade思想的检测框架第48-50页
    3.5 基于SVM算法的后处理第50-54页
        3.5.1 SVM介绍第50-54页
        3.5.2 SVM分类器的训练第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安全带检测方法实验与分析第56-64页
    4.1 实验条件第56-59页
    4.2 安全带检测效果实验第59页
    4.3 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带检测实验第59-62页
    4.4 针对SVM后处理的安全带检测实验第62-63页
    4.5 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安全带检测效果实验第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本文研究总结第64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层多信道传输机制研究
下一篇:内波和海流联合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