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一、互联互通 | 第9-10页 |
二、全业务运营 | 第10页 |
三、规制 | 第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电信网络竞争与接入定价 | 第10-12页 |
二、对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政策研究 | 第12-13页 |
三、文献总结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电信业的技术特征 | 第17-18页 |
一、全程全网性 | 第17页 |
二、异质替代性 | 第17页 |
三、技术兼容性及设施标准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电信业的经济特征 | 第18-20页 |
一、自然垄断性 | 第18页 |
二、规模经济 | 第18-19页 |
三、范围经济 | 第19-20页 |
四、网络外部性 | 第20页 |
第三节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业的新特征 | 第20-21页 |
一、自然垄断性削弱 | 第20页 |
二、规模不经济的产生 | 第20-21页 |
三、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增强 | 第21页 |
四、网络融合增加 | 第21页 |
第四节 电信业的放松规制与再规制 | 第21-2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的发展历程 | 第24页 |
第二节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相关规制政策 | 第24-28页 |
一、接入定价规制 | 第25-26页 |
二、互联互通其他规制政策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存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缺少规范的电信法律 | 第28页 |
二、规制机构缺乏独立性 | 第28页 |
三、接入定价方式仍采取资费定价法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国外典型国家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经验借鉴 | 第29-34页 |
一、美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经验 | 第29-30页 |
二、英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经验 | 第30-32页 |
三、日本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经验 | 第32-33页 |
四、国外互联互通规制经验总结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业的策略性行为与互联互通规制 | 第35-41页 |
第一节 价格策略性行为与互联互通规制 | 第35-37页 |
一、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二、互联互通规制 | 第37页 |
第二节 非价格策略性行为与互联互通规制 | 第37-39页 |
一、非价格策略性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37-39页 |
二、互联互通规制 | 第3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业的互联互通接入定价规制 | 第41-48页 |
第一节 电信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方法 | 第41-43页 |
一、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 | 第41-42页 |
二、基于零售资费的接入定价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博弈分析 | 第43-46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43-45页 |
二、模型分析 | 第45-46页 |
三、接入定价规制 | 第4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的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第一节 加快电信互联互通的立法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构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电信规制机构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实现网间接入价格按成本定价 | 第50-5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