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流动儿童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社会融入概念界定 | 第12页 |
3.意大利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 | 第12-13页 |
4.国外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1.跨文化适应理论 | 第14-15页 |
2.需要层次理论 | 第15-16页 |
3.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 第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2.比较研究法 | 第17-18页 |
一、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背景 | 第18-22页 |
(一)流动模式骤变下的应对困境 | 第18-19页 |
(二)流动人口成分多样化下的融合挑战 | 第19-22页 |
二、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现状 | 第22-31页 |
(一)政策现状 | 第22-24页 |
1.20 世纪开始制定并沿用至今的基础法律 | 第22页 |
2.限制入境条件并打击非法移民的修正法律 | 第22-23页 |
3.受难民危机及血统主义影响的公民申请法律 | 第23-24页 |
(二)家庭现状 | 第24-26页 |
1.经济政策影响下的住宿条件差异 | 第24页 |
2.就业歧视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劣势 | 第24-25页 |
3.地方保障高度异质性下的公共福利不足 | 第25-26页 |
(三)教育现状 | 第26-28页 |
1.不同教育阶段的低入学率及高辍学率 | 第26-27页 |
2.风险随年级增加的学业延迟与留级 | 第27页 |
3.倾向于职业学校或工作的教育抱负 | 第27-28页 |
4.阅读、科学、数学等方面的学业成就差距 | 第28页 |
(四)健康现状 | 第28-31页 |
1.普遍存在差异的身体健康状况 | 第28-29页 |
2.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 第29-31页 |
三、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 | 第31-36页 |
(一)个体因素 | 第31-32页 |
1.原产国社会的差异 | 第31页 |
2.身份认同的复杂 | 第31-32页 |
(二)家庭因素 | 第32-33页 |
1.家庭经济状况的不佳 | 第32-33页 |
2.抵达意大利时间的长短 | 第33页 |
3.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 第33页 |
(三)学校因素 | 第33-36页 |
1.学校同伴教育抱负的水平 | 第34页 |
2.学校入学设置的合理 | 第34页 |
3.学校各关系网络的互动 | 第34-36页 |
四、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对策 | 第36-40页 |
(一)出台相关法律,保障教育权利 | 第36页 |
(二)设置语言课程,支持语言融入 | 第36-37页 |
(三)包容文化宗教,促进多元融合 | 第37-38页 |
(四)国家政府支持,加强家校联系 | 第38-40页 |
五、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我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面临的挑战 | 第40-41页 |
1.易被忽视的流动儿童心理困境 | 第40页 |
2.多民族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融合 | 第40页 |
3.流动人口趋势下的无人陪伴儿童诉求 | 第40-41页 |
(二)意大利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经验借鉴 | 第41-43页 |
1.加强教师培训,注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第41页 |
2.加强学校建设,创设校园多元文化环境 | 第41页 |
3.加强社会支持,关注无人陪伴流动儿童成长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