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矿山压力观测与设备论文

提高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精度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技术发展过程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地应力成因和测量方法第17-30页
    2.1 地应力的成因第17-19页
        2.1.1 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第17页
        2.1.2 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第17-18页
        2.1.3 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第18页
        2.1.4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第18-19页
        2.1.5 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第19页
        2.1.6 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第19页
    2.2 地应力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2.3 地应力区域构造分析第21-24页
        2.3.1 全球应力场分析第21-23页
        2.3.2 中国应力场分析第23-24页
    2.4 地应力测量分类第24-30页
        2.4.1 应力恢复法第25-26页
        2.4.2 应力解除法第26-27页
        2.4.3 水压致裂法第27-28页
        2.4.4 声发射法第28-29页
        2.4.5 各测量方法对比第29-30页
3 应力解除法测量原理与公式第30-38页
    3.1 钻孔应力解除法测量原理第30-34页
        3.1.1 孔径变形计的工作原理第31-32页
        3.1.2 套孔应力解除法计算公式第32-34页
    3.2 孔径变形应力计算原理第34-38页
        3.2.1 三维应力场的转轴公式第34-35页
        3.2.2 孔径变形与三维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第35-36页
        3.2.3 垂直于钻孔轴线的平面内的应力状态求解式第36-37页
        3.2.4 测定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公式第37-38页
4 孔径变形计实验研究第38-55页
    4.1 现场应力条件下的模拟第39-40页
    4.2 现场岩石条件下的模拟第40-41页
    4.3 室内应力解除实验第41-42页
    4.4 孔径变形计实验结果及其评价第42-55页
        4.4.1 应力解除实验条件第42页
        4.4.2 应力解除实验结果第42-47页
        4.4.3 围压试验及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计算结果第47-51页
        4.4.4 USBM 孔径变形计应力测量计算结果第51-52页
        4.4.5 结果分析和评价第52-55页
5 影响测量精度问题的改进第55-60页
    5.1 卸荷效应对地应力测量的影响第55-56页
    5.2 正确测定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第56-57页
    5.3 岩石不连续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及其修正措施第57-60页
        5.3.1 根据岩体的不连续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修正测量应变值第58-59页
        5.3.2 根据岩体的不连续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状况评价或修正测量应力计算结果第59页
        5.3.3 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岩石不连续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进行修正第59-60页
6 孔径变形法在荆各庄矿区的应用第60-64页
    6.1 荆各庄矿区地理和地质概况第60-61页
    6.2 荆各庄矿区地应力测量结果第61-63页
    6.3 荆各庄矿区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阶煤显微组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下一篇:纳米金刚石复合薄膜结构及形成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