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显微组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低阶煤纤维组分概述 | 第10-13页 |
1.1.1 低阶煤简介 | 第10页 |
1.1.2 镜质组 | 第10-11页 |
1.1.3 惰质组 | 第11-12页 |
1.1.4 壳质组 | 第12-13页 |
1.2 低阶煤显微组分分析国内外现状 | 第13-15页 |
1.2.1 显微组分结构分析 | 第13-14页 |
1.2.2 显微组分的分离 | 第14页 |
1.2.3 显微组分的分析 | 第14-15页 |
1.2.4 显微组分的燃烧特性 | 第15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2 重液分离实验 | 第17-25页 |
2.1 煤样处理 | 第17-18页 |
2.2 煤岩分析系统下的低阶煤 | 第18-22页 |
2.2.1 全自动煤岩分析系统下的显微组分 | 第18-21页 |
2.2.2 补连塔低阶煤的煤相分析 | 第21-22页 |
2.3 重液分离实验 | 第22-25页 |
2.3.1 重液配制 | 第22-23页 |
2.3.2 重液分离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3 低阶煤显微组分的表面性质研究 | 第25-37页 |
3.1 拉曼光谱在分析低阶煤显微组分中的应用 | 第25-29页 |
3.1.1 实验仪器及原理 | 第25-26页 |
3.1.2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3.1.3 拉曼光谱深层次分析 | 第27-28页 |
3.1.4 拉曼光谱分析结论 | 第28-29页 |
3.2 红外光谱分析低阶煤显微组分 | 第29-34页 |
3.2.1 煤的结构模型 | 第29页 |
3.2.2 红外光谱原理及实验准备 | 第29-32页 |
3.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3.3 热重在低阶煤显微组分中的分析应用 | 第34-37页 |
3.3.1 热重原理 | 第34-35页 |
3.3.2 热重实验 | 第35-36页 |
3.3.3 热重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 低阶煤显微组分的浮选分离实验研究 | 第37-48页 |
4.1 煤岩显微组分的接触角分析 | 第37-40页 |
4.1.1 接触角 | 第37页 |
4.1.2 接触角测定 | 第37-40页 |
4.2 浮选原理 | 第40-42页 |
4.2.1 煤炭表面结构对于可浮性的影响 | 第40页 |
4.2.2 浮选用药及双电层结构 | 第40-42页 |
4.2.3 浮选药剂的共吸附 | 第42页 |
4.3 浮选单因素与正交试验 | 第42-48页 |
4.3.1 单因素实验及分析 | 第43-46页 |
4.3.2 正交试验及分析 | 第46-4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