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Cu-Al类水滑石衍生氧化物低温催化水解HCN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3 论文创新点第18-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33页
    2.1 HCN概述第21-25页
        2.1.1 HCN的性质与危害第21页
        2.1.2 HCN废气的来源第21-22页
        2.1.3 HCN废气净化方法第22-25页
            2.1.3.1 吸收法第22-23页
            2.1.3.2 吸附法第23页
            2.1.3.3 催化氧化法第23-24页
            2.1.3.4 燃烧法第24页
            2.1.3.5 催化水解法第24-25页
    2.2 类水滑石(LDHs)及其衍生氧化物(LDOs)概述第25-33页
        2.2.1 LDHs的结构第25-26页
        2.2.2 LDHs的性质第26-28页
            2.2.2.1 碱性第26-27页
            2.2.2.2 酸性第27页
            2.2.2.3 热稳定性第27页
            2.2.2.4 结构的可调控性第27-28页
            2.2.2.5 记忆效应第28页
        2.2.3 LDHs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2.2.3.1 共沉淀法第28-29页
            2.2.3.2 水热合成法第29页
            2.2.3.3 离子交换法第29页
            2.2.3.4 焙烧复原法第29页
        2.2.4 LDHs的应用第29-33页
            2.2.4.1 吸附方面的应用第29-30页
            2.2.4.2 催化方面的应用第30页
            2.2.4.3 在抑菌剂方面的应用第30页
            2.2.4.4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30页
            2.2.4.5 在紫外、红外吸收和阻隔材料方面的应用第30-31页
            2.2.4.6 阻燃材料领域的应用第31-33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43页
    3.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第33-35页
        3.1.1 主要化学试剂第33-34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 催化剂制各第35页
        3.2.1 单滴定法第35页
        3.2.2 双滴定法第35页
    3.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5-40页
        3.3.1 催化剂活性评价流程第35-36页
        3.3.2 HCN气体的分析方法第36-37页
        3.3.3 NH_3的分析方法第37-38页
        3.3.4 水汽含量控制第38-39页
        3.3.5 催化剂评价指标第39-40页
    3.4 催化剂的表征第40-43页
        3.4.1 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第40页
        3.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0页
        3.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0页
        3.4.4 氮气吸附解吸附分析(N_2-BET)第40-41页
        3.4.5 热重-差热分析(TG-DTA)第41页
        3.4.6 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第41-43页
第四章 不同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3-59页
    4.1 金属盐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4.1.1 催化剂制备第43页
        4.1.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3-44页
    4.2 合成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4.2.1 催化剂制备第44-45页
        4.2.2 催化剂的表征第45-46页
    4.3 Cu/Al摩尔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6-48页
        4.3.1 催化剂制备第46页
        4.3.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6-48页
    4.4 合成p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4.4.1 催化剂制备第48页
        4.4.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8-49页
    4.5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9-56页
        4.5.1 催化剂制备第50页
        4.5.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0-51页
        4.5.3 催化剂表征第51-56页
            4.5.3.1 TG-DTA第51-52页
            4.5.3.2 FT-IR第52页
            4.5.3.3 XRD第52-53页
            4.5.3.4 催化剂表面与孔结构表征第53-54页
            4.5.3.5 SEM与TEM表征第54-56页
    4.6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4.6.1 催化剂制备第56页
        4.6.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6-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Co元素对Cu-Al复合金属氧化物活性的影响第59-69页
    5.1 催化剂制备第59页
    5.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9-61页
        5.2.1 HCN气体的转化率第60页
        5.2.2 水解产物NH3的生成量第60-61页
    5.3 催化剂表征第61-67页
        5.3.1 XRD第61-63页
        5.3.2 XPS第63-66页
        5.3.3 H_2-TPR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HCN水解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第69-77页
    6.1 HCN与H_2O的热力学反应第69-70页
    6.2 CuO及Cu_2O与HCN的热力学反应第70-72页
    6.3 HCN与O_2的热力学反应第72-73页
    6.4 HCN与CO的热力学反应第73-74页
    6.5 HCN混合气中其他气体与CuO及Cu_2O的热力学反应第74-76页
    6.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78页
    7.2 建议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1-93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欧盟及加州碳市场的比较研究--基于制度设计与市场成熟度的研究
下一篇:昆明市区大气颗粒物和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