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微多普勒效应雷达的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8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微带阵列天线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微带阵列天线的简介 | 第21页 |
2.2 微带阵列天线的分析 | 第21-24页 |
2.2.1 直线阵的辐射场计算 | 第21-23页 |
2.2.2 直线阵辐射参数分析 | 第23-24页 |
2.2.3 平面阵的辐射场计算 | 第24页 |
2.3 微带阵列天线的综合 | 第24-25页 |
2.4 单元天线的互耦分析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紧凑型宽带端射阵列天线的设计 | 第27-42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天线参数及性能 | 第28-30页 |
3.2.1 工作带宽 | 第28页 |
3.2.2 端射性能 | 第28-30页 |
3.3 宽带端射阵列天线的结构设计 | 第30-34页 |
3.3.1 单元天线设计 | 第30-31页 |
3.3.2 馈电网络设计 | 第31-33页 |
3.3.3 阵列天线设计 | 第33-34页 |
3.4 宽带端射阵列天线的仿真分析 | 第34-38页 |
3.4.1 表面电场分析 | 第35页 |
3.4.2 参数Lc分析 | 第35-36页 |
3.4.3 参数M2分析 | 第36-37页 |
3.4.4 参数L4分析 | 第37-38页 |
3.5 宽带端射阵列天线的测试分析 | 第38-41页 |
3.5.1 天线的加工模型 | 第38页 |
3.5.2 |S_(11)|的分析 | 第38-39页 |
3.5.3 辐射方向图分析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紧凑型定向开缝阵列天线的设计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定向开缝阵列天线的结构设计 | 第42-47页 |
4.2.1 单元天线设计 | 第42-45页 |
4.2.2 馈电网络设计 | 第45-46页 |
4.2.3 阵列天线设计 | 第46-47页 |
4.3 定向开缝阵列天线的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4.3.1 表面电场分析 | 第48页 |
4.3.2 参数Lp分析 | 第48-49页 |
4.3.3 参数Lc分析 | 第49-50页 |
4.4 定向开缝阵列天线的测试分析 | 第50-53页 |
4.4.1 天线的加工模型 | 第50页 |
4.4.2 |S_(11)|的分析 | 第50-51页 |
4.4.3 辐射方向图分析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定向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 第54-67页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5.2 共形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5.2.1 共形阵列天线简介 | 第55页 |
5.2.2 电小表面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5.2.3 电大表面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5.3 定向共形阵列天线的仿真设计 | 第57-64页 |
5.3.1 单元天线的设计 | 第57页 |
5.3.2 第一子阵列设计 | 第57-59页 |
5.3.3 第二子阵列设计 | 第59-61页 |
5.3.4 总馈电网络设计 | 第61-62页 |
5.3.5 共形阵列的设计 | 第62-63页 |
5.3.6 表面电场的分析 | 第63-64页 |
5.4 定向共形阵列天线的样品分析 | 第64-66页 |
5.4.1 天线的加工模型 | 第64-65页 |
5.4.2 |S_(11)|的分析 | 第65页 |
5.4.3 辐射方向图分析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