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工程腐败相关问题阐述 | 第16-25页 |
·腐败及工程腐败的基本内涵 | 第16-18页 |
·腐败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工程腐败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工程腐败表现形式 | 第18-21页 |
·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 | 第18页 |
·在招标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 | 第18-19页 |
·违法违规审批土地和出让土地,提高建筑容积率 | 第19-20页 |
·脱离实际建造"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 第20-21页 |
·工程腐败的特点及危害 | 第21-25页 |
·工程腐败的特点 | 第21-22页 |
·工程腐败的危害 | 第22-25页 |
3. 工程领域产生腐败的因素分析 | 第25-36页 |
·制度、管理的层面 | 第25-28页 |
·制度本身的问题 | 第25-27页 |
·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 | 第27-28页 |
·工程项目本身的层面 | 第28-34页 |
·工程项目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本身容易滋生腐败 | 第28-30页 |
·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为腐败提供了条件 | 第30-31页 |
·工程建设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 | 第31-33页 |
·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有形建设市场管理秩序混乱 | 第34页 |
·人文社会环境的层面 | 第34-36页 |
·文化中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34-35页 |
·"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 | 第35-36页 |
4. 目前我国工程腐败的治理机制 | 第36-41页 |
·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架 | 第37-39页 |
·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教育预防 | 第38页 |
·监督惩治 | 第38-39页 |
·现有机制的基本判断 | 第39-41页 |
·主要成就 | 第39-40页 |
·主要缺陷 | 第40-41页 |
5. 善治理论下工程腐败治理机制的创新 | 第41-50页 |
·善治理论的兴起 | 第41-43页 |
·从治理到善治 | 第41页 |
·善治理论的内涵与要素 | 第41-42页 |
·善治理论的客观评价 | 第42-43页 |
·科学运用善治理论,创新工程腐败治理机制 | 第43-50页 |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 第44-46页 |
·加大监督、惩治力度 | 第46-47页 |
·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 | 第47-48页 |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