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父母过高期望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就关系的纵向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24页
    2.1 期望综述第10-17页
        2.1.1 期望与愿望第10-11页
        2.1.2 父母过高期望的概念第11-12页
        2.1.3 父母过高期望的测量第12-13页
        2.1.4 影响父母在教育上期望的因素第13-15页
        2.1.5 期望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2.2 数学学业成就综述第17-19页
        2.2.1 数学学业成就的概念第17页
        2.2.2 数学学业成就的测量第17-18页
        2.2.3 数学学业成就的特殊性第18页
        2.2.4 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2.3 学业情绪综述第19-20页
        2.3.1 学业情绪的概念第19页
        2.3.2 学业情绪的测量第19页
        2.3.3 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2.4 学业自我效能感综述第20-21页
        2.4.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第20页
        2.4.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第20-21页
        2.4.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21页
    2.5 父母过高期望与子女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第21-23页
        2.5.1 Vroom的期望理论第21-22页
        2.5.2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第22页
        2.5.3 内外部动机理论第22页
        2.5.4 期望相关的理论小结第22-23页
    2.6 父母过高期望与子女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作用机制第23-24页
        2.6.1 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第23页
        2.6.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第23-24页
        2.6.3 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第24页
3 问题提出第24-28页
    3.1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3.1.1 少有研究探讨父母期望的消极影响第24-25页
        3.1.2 少有研究考察当前环境下的本土化研究第25页
        3.1.3 少有研究使用追踪法探索父母期望与子女学业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第25-26页
        3.1.4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小结第26页
    3.2 问题的提出第26页
    3.3 研究意义第26-27页
        3.3.1 理论意义第26-27页
        3.3.2 实践意义第27页
    3.4 研究设计第27-28页
        3.4.1 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父母过高期望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因果关系第27-28页
        3.4.2 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变量间的作用机制第28页
4 研究一 父母过高期望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就因果关系的探索第28-40页
    4.1 研究目的第28页
    4.2 研究假设第28-29页
    4.3 研究方法第29-31页
        4.3.1 研究对象第29页
        4.3.2 研究工具第29-30页
        4.3.3 研究程序第30-31页
        4.3.4 统计方法第31页
    4.4 研究结果第31-38页
        4.4.1 自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第31页
        4.4.2 研究工具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第31-32页
        4.4.3 总体父母过高期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2-33页
        4.4.4 研究1中父母过高期望的现状分析第33-34页
        4.4.5 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4.4.6 父母过高期望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第35-38页
    4.5 讨论第38-40页
        4.5.1 总体父母过高期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第38-39页
        4.5.2 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探讨第39-40页
        4.5.3 父母过高期望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因果关系的探讨第40页
5 研究二 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多重中介机制的探索第40-49页
    5.1 研究目的第40页
    5.2 研究假设第40-41页
    5.3 研究方法第41-43页
        5.3.1 研究对象第41页
        5.3.2 研究工具第41-42页
        5.3.3 研究程序第42页
        5.3.4 统计方法第42-43页
    5.4 研究结果第43-47页
        5.4.1 研究工具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第43页
        5.4.2 父母过高期望的现状分析第43页
        5.4.3 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第43-44页
        5.4.4 学业情绪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第44-45页
        5.4.5 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第45页
        5.4.6 学业情绪积极高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多重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第45-47页
    5.5 讨论第47-49页
        5.5.1 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探讨第47-48页
        5.5.2 学业情绪积极高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简单中介效应的探讨第48-49页
        5.5.3 学业情绪积极高唤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多重中介效应的探讨第49页
6 总讨论第49-52页
    6.1 对研究1、研究2结果的讨论第49-51页
        6.1.1 从时间现实性看父母过高期望第49页
        6.1.2 从能力客观性看父母过高期望第49-50页
        6.1.3 从现象普遍性看父母过高期望第50页
        6.1.4 从危害广泛性看父母过高期望第50-5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6.2.1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51页
        6.2.2 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第51-52页
7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附录第63-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以武汉市C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