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Pseudomonas dacunhae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耐酸性分子改造及催化合成L-丙氨酸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L-丙氨酸的性质及功能应用第10-11页
        1.1.1 L-丙氨酸的结构及其性质第10页
        1.1.2 L-丙氨酸的功能及应用第10-11页
    1.2 天冬氨酸β-脱羧酶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1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功能第11页
        1.2.2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性质研究第11-13页
        1.2.3 改造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3 L-丙氨酸的制备第13-14页
        1.3.1 化学合成法第13-14页
        1.3.2 酶催化法第14页
    1.4 L-丙氨酸生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1 L-丙氨酸生产的国外研究进展第14页
        1.4.2 L-丙氨酸生产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1 论文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5.2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实验材料第17-20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17页
        2.1.2 引物第17-18页
        2.1.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18-19页
        2.1.4 主要实验试剂第19页
        2.1.5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19-20页
        2.1.6 主要实验仪器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6页
        2.2.1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0-21页
        2.2.2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方法第21页
        2.2.3 重组质粒和重组菌的构建第21页
        2.2.4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表达及酶活分析第21-22页
        2.2.5 提高目标蛋白可溶性表达研究第22-23页
        2.2.6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第23-24页
        2.2.7 重组质粒提取第24页
        2.2.8 突变株的构建第24页
        2.2.9 重组菌全细胞转化生成L-丙氨酸第24-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6-42页
    3.1 重组菌E.coli/pET28a-aspD的构建第26-28页
        3.1.1 P.dacunhae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基因aspD的克隆第26页
        3.1.2 重组菌E.coli/pET28a-aspD的构建第26-27页
        3.1.3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表达第27页
        3.1.4 提高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可溶性表达第27-28页
    3.2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第28-31页
        3.2.1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纯化第28页
        3.2.2 温度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酶活和稳定性的影响第28-29页
        3.2.3 pH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酶活和稳定性的影响第29-30页
        3.2.4 金属离子及EDTA对重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影响第30页
        3.2.5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催化合成L-丙氨酸第30-31页
    3.3 突变位点的选择第31-33页
    3.4 单点突变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酶活和pH耐受性的影响第33-36页
        3.4.1 单点突变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转化第33页
        3.4.2 单点突变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酶活测定第33-34页
        3.4.3 单点突变体酶的最适温度与温度稳定性第34-35页
        3.4.4 单点突变体酶的最适pH与pH稳定性第35-36页
    3.5 组合突变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酶活和pH耐受性的影响第36-37页
    3.6 突变株N34D/L484M全细胞转化的条件优化第37-42页
        3.6.1 E.coli/pET28a-aspD转化生成L-丙氨酸的初步验证第37页
        3.6.2 转化温度的优化第37-38页
        3.6.3 转化pH的优化第38-39页
        3.6.4 缓冲液浓度的优化第39-40页
        3.6.5 N34D/L484M全细胞转化生成L-丙氨酸第40页
        3.6.6 突变株N34D/L484M5L发酵罐放大实验第40-42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致谢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鱼β-防御素克隆表达及转录调控的研究
下一篇:定点突变提高萤火虫荧光素酶催化活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