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桥梁抗风理论的建立 | 第12-18页 |
1.2.1 颤振 | 第12-14页 |
1.2.2 抖振 | 第14-16页 |
1.2.3 涡振 | 第16-18页 |
1.3 各类桥梁一般参数 | 第18-22页 |
1.3.1 大跨度桥梁 | 第18-19页 |
1.3.2 中跨度桥梁 | 第19-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桥梁风振响应参数分析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桥梁风振形式 | 第26-30页 |
2.2.1 静力作用 | 第26页 |
2.2.2 气动失稳现象 | 第26-27页 |
2.2.3 抖振作用 | 第27-30页 |
2.3 特征湍流效应简述 | 第30-34页 |
2.3.1 抖振与其他桥梁振动现象 | 第30-31页 |
2.3.2 中跨度钢箱梁桥参数分析 | 第31-32页 |
2.3.3 大跨度桥梁参数分析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考虑特征湍流影响的抖振气动力研究 | 第35-54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风洞试验技术与风场设置 | 第36-41页 |
3.2.1 流场设置 | 第36-40页 |
3.2.2 高频测力天平系统 | 第40-41页 |
3.3 试验模型与工况 | 第41-44页 |
3.3.1 模型介绍 | 第41-42页 |
3.3.2 试验工况 | 第42-44页 |
3.4 高频天平试验与准定常理论结果对比 | 第44-50页 |
3.4.1 准定常理论 | 第44页 |
3.4.2 高频测力天平试验抖振力谱 | 第44-46页 |
3.4.3 Ⅰ型截面气动力谱对比 | 第46-47页 |
3.4.4 Ⅱ型截面气动力谱对比 | 第47-48页 |
3.4.5 小结 | 第48-50页 |
3.5 抖振响应中特征湍流贡献测定方法 | 第50-53页 |
3.5.1 风洞风谱与实际风谱对比 | 第50-51页 |
3.5.2 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正确的特征湍流贡献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桥梁风致振动响应分析流程设计 | 第54-73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桥梁风致振动分析基本方法 | 第55-60页 |
4.2.1 气动力谱的获取 | 第55-59页 |
4.2.2 桥梁风致响应分析 | 第59-60页 |
4.3 实例桥梁节段模型动力试验 | 第60-68页 |
4.3.1 实例桥梁参数简述 | 第60-61页 |
4.3.2 相似准则 | 第61-63页 |
4.3.3 风洞试验流场设置 | 第63页 |
4.3.4 节段模型动力试验的设计制作 | 第63-66页 |
4.3.5 测试工况与测试方法 | 第66-68页 |
4.4 非定常抖振分析与节段模型动力试验 | 第68-72页 |
4.4.1 正确模拟湍流风场 | 第68-69页 |
4.4.2 非定常气动力与准定常气动力对比 | 第69-70页 |
4.4.3 动力响应对比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典型箱梁断面气动负阻尼现象讨论 | 第73-80页 |
5.1 静力三分力计算 | 第73-77页 |
5.1.1 阻力系数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页 |
5.1.2 升力系数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1.3 扭矩系数分析 | 第76-77页 |
5.2 变气动阻尼桥梁抖振分析 | 第77-79页 |
5.2.1 Glauert-Den Hartog公式 | 第77-78页 |
5.2.2 非线性等效阻尼 | 第78-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第80-8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