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益募捐捐赠人的权利保障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4页 |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私益募捐的概述 | 第14-20页 |
| 第一节 私益募捐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私益募捐的类型界定 | 第15-17页 |
| 一、互助互济行为 | 第15-16页 |
| 二、自助行为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私益募捐的特性分析 | 第17-20页 |
| 一、受益人的特定性 | 第17页 |
| 二、募捐人的临时性和非专业性 | 第17-18页 |
| 三、募捐程序的不规范性 | 第18页 |
| 四、捐赠目的的明确性 | 第18-19页 |
| 五、捐款余额处理的复杂性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私益募捐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私益募捐的法律性质争议 | 第20-23页 |
| 第二节 互助互济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23-25页 |
| 第三节 自助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的界定 | 第26-34页 |
| 第一节 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的内涵与性质 | 第26-28页 |
| 一、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的内涵 | 第26-27页 |
| 二、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的属性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私益募捐捐赠人的主要权利种类 | 第28-34页 |
| 一、捐赠意图实现权 | 第28-29页 |
| 二、诉权 | 第29-30页 |
| 三、知情权 | 第30-31页 |
| 四、监督权 | 第31-32页 |
| 五、税收减免权 | 第32-33页 |
| 六、返还权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私益募捐捐赠人的权利行使障碍分析 | 第34-42页 |
| 第一节 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行使障碍的原因 | 第34-35页 |
| 一、捐赠人的观念和意识受限 | 第34页 |
| 二、信息不公开 | 第34-35页 |
| 三、政府的多重定位 | 第35页 |
| 第二节 私益募捐捐赠人权利行使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2页 |
| 一、募捐财产未按捐赠意图使用 | 第35-36页 |
| 二、诉权保障的瑕疵 | 第36-38页 |
| 三、知情权与受益人的隐私权的冲突 | 第38-39页 |
| 四、监管缺失 | 第39-40页 |
| 五、税收优惠政策欠缺 | 第40-41页 |
| 六、募捐财产余额的所有权归属不清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我国私益募捐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 第42-50页 |
| 第一节 捐赠信捐赠息披露制度 | 第42-44页 |
| 一、主动披露信息 | 第42-44页 |
| 二、依申请披露信息 | 第44页 |
| 第二节 监督管理制度 | 第44-46页 |
| 一、政府监督 | 第44-46页 |
| 二、公众和媒体监督 | 第46页 |
| 第三节 责任追究制度 | 第46-48页 |
| 一、信用评估体系 | 第46-47页 |
| 二、募捐人问责制度 | 第47页 |
| 三、捐赠人诉权救济 | 第47-48页 |
| 第四节 捐赠激励制度 | 第48-49页 |
| 一、捐赠声誉制度 | 第48页 |
| 二、税收优惠制度 | 第48-49页 |
| 第五节 捐赠余额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办法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