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第22-24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页 |
1.4.2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第22-24页 |
2 创业投资项目筛选评价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2.1.1 创业投资概念 | 第24页 |
2.1.2 创业投资特点 | 第24-26页 |
2.1.3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 | 第26-2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2.1 创业投资生命周期理论 | 第27-29页 |
2.2.2 风险偏好理论 | 第29-30页 |
3 我国创业投资现状及项目筛选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3.1 我国创业投资现状 | 第30-32页 |
3.1.1 投资总额2016年创新高 | 第30页 |
3.1.2 创业投资热点领域分布 | 第30-32页 |
3.1.3 北沪深杭是创业氛围最浓的前四大城市 | 第32页 |
3.2 我国创业投资项目筛选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3.2.1 整体水平落后 | 第32-33页 |
3.2.2 评估成本巨大 | 第33页 |
3.2.3 创业投资投融资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 | 第33-34页 |
4 创业投资项目特征分析——所需指标确定 | 第34-38页 |
4.1 第一层指标 | 第34-35页 |
4.1.1 项目管理团队评价 | 第34-35页 |
4.1.2 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 | 第35页 |
4.2 第二层指标及其细分 | 第35-38页 |
4.2.1 项目管理团队评价指标的细分 | 第35-36页 |
4.2.2 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细分 | 第36-38页 |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项目筛选方案构建 | 第38-51页 |
5.1 筛选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 | 第38页 |
5.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39页 |
5.2.1 指标必须完备 | 第39页 |
5.2.2 指标内涵需明确 | 第39页 |
5.2.3 指标具备适用性 | 第39页 |
5.2.4 指标具备逻辑性 | 第39页 |
5.2.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39页 |
5.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9-43页 |
5.3.1 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5.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40-43页 |
5.4 计算指标权重 | 第43-49页 |
5.4.1 计算一级指标权重 | 第43-44页 |
5.4.2 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 第44-49页 |
5.5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49-51页 |
5.5.1 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 | 第49-50页 |
5.5.2 建立评价对象评语集 | 第50页 |
5.5.3 各指标赋值 | 第50页 |
5.5.4 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6 筛选方案的案例分析 | 第51-55页 |
6.1 案例简介 | 第51-52页 |
6.2 案例资料数据的获取 | 第52页 |
6.3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6.4 评价综合结果分析 | 第54页 |
6.5 案例分析结果有效性检验与不足 | 第54-55页 |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5-5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7.1.1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创业期投资项目筛选方案 | 第55页 |
7.1.2 对拟投资项目A进行了筛选评估 | 第55-56页 |
7.2 建议 | 第56-58页 |
7.2.1 政府角度建议 | 第56-57页 |
7.2.2 企业角度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