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操运动论文--绷床运动(弹跳网)论文

山西省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13页
    1.1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1页
    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20页
        2.1.1 运动损伤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2 操类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第14-15页
        2.1.3 对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的研究第15-17页
        2.1.4 对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第17-18页
        2.1.5 对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的研究第18页
        2.1.6 对山西省蹦床运动的研究第18-20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1-25页
    3.1 研究对象第21页
    3.2 研究方法第21-25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1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1-23页
        3.2.3 访谈法第23页
        3.2.4 实地观察法第23-24页
        3.2.5 数理统计法第24页
        3.2.6 逻辑分析法第24-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56页
    4.1 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概述第25-28页
        4.1.1 蹦床运动员的基本信息第25-26页
        4.1.2 年龄情况第26页
        4.1.3 训练年限情况第26-27页
        4.1.4 运动等级情况第27页
        4.1.5 文化程度情况第27页
        4.1.6 获得最好成绩情况第27-28页
    4.2 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分析第28-38页
        4.2.1 运动损伤发生率分析第28-29页
        4.2.2 运动损伤部位的机制分析第29-31页
        4.2.3 运动损伤的种类及程度分析第31-32页
        4.2.4 运动损伤组织分析第32-33页
        4.2.5 运动损伤时期和阶段特征分析第33-35页
        4.2.6 运动损伤病程和程度的分析第35-37页
        4.2.7 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第37-38页
    4.3 山西省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分析第38-51页
        4.3.1 生理因素第41-44页
        4.3.2 训练因素第44-46页
        4.3.3 技术因素第46-48页
        4.3.4 心理因素第48-50页
        4.3.5 其它因素第50-51页
    4.4 山西省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第51-56页
        4.4.1 加强体能训练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第51-52页
        4.4.2 提升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恢复的效果第52-53页
        4.4.3 提高易伤部位的锻炼水平第53页
        4.4.4 科学安排教学训练比赛第53-54页
        4.4.5 加强自我保护和预防损伤意识第54-55页
        4.4.6 加强医务监督第55-56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页
    5.2 建议第56-58页
附录第58-65页
    附录 1第58-62页
    附录 2第62-64页
    附录 3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商理论的校园篮球发展研究
下一篇:竞技龙舟运动员上肢专项耐力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