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LEA蛋白基因ZmDHN13,ZmLEA3和ZmLEA5C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符号说明第5-11页
中文摘要第1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1 前言第16-26页
    1.1 一族LEA蛋白(D-19)第18-19页
    1.2 二族LEA蛋白(D-11)第19-22页
    1.3 三族LEA蛋白(D-7/D-29)第22-23页
    1.4 四族LEA蛋白第23页
    1.5 五族LEA蛋白第23-24页
    1.6 六族LEA蛋白(PVLEA18)第24页
    1.7 七族LEA蛋白(ASR1)第24-25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6-44页
    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6页
        2.1.3 酶及生化试剂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44页
        2.2.1 植物材料总RNA的提取第26-27页
        2.2.2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7-28页
        2.2.3 PCR扩增第28页
        2.2.4 DNA纯化回收第28-29页
        2.2.5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9页
        2.2.6 目的片段连接克隆载体第29页
        2.2.7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9-30页
        2.2.8 质粒DNA的提取第30页
        2.2.9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第30-31页
        2.2.10 Southern杂交分析第31-33页
        2.2.11 Northern杂交分析第33-34页
        2.2.12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第34页
        2.2.13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第34-35页
        2.2.14 转基因烟草的鉴定第35页
        2.2.15 亚细胞定位第35-36页
        2.2.16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36-37页
        2.2.1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37-38页
        2.2.18 植物蛋白的提取第38页
        2.2.19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第38-39页
        2.2.20 金属免疫亲和色谱(IMAC)第39页
        2.2.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页
        2.2.22 转化酵母第39-40页
        2.2.23 激酶实验第40-41页
        2.2.24 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第41页
        2.2.25 扩得缺失各保守结构域的突变蛋白第41页
        2.2.26 MDA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2.2.27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第42页
        2.2.28 氧自由基含量的测定第42页
        2.2.29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第42页
        2.2.3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2.2.31 核酸酶活性的测定第43页
        2.2.32 凝胶迁移实验第43页
        2.2.33 NBT和台盼蓝染色第43页
        2.2.34 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第43页
        2.2.35 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85页
    3.1 玉米基因组LEA蛋白的鉴定第44-46页
    3.2 玉米二族LEA蛋白基因ZmDHN13的分离及功能分析第46-62页
        3.2.0 ZmDHN13基因的分离第46页
        3.2.1 ZmDHN13蛋白分析第46-48页
        3.2.2 ZmDHN13基因表达分析第48-49页
        3.2.3 ZmDHN1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第49-51页
        3.2.4 ZmDHN13基因拷贝数的分析第51-52页
        3.2.5 获得缺失保守结构域的ZmDHN13突变基因第52页
        3.2.6 ZmDHN13的亚细胞定位第52-54页
        3.2.7 磷酸化实验第54页
        3.2.8 金属亲和免疫色谱第54-55页
        3.2.9 ZmDHN13保护LDH的活性依赖于K结构域第55页
        3.2.10 ZmDHN13与DNA间的关系第55-57页
        3.2.11 过表达ZmDHN13提高转基因烟草对铜离子胁迫抗性第57-58页
        3.2.12 过表达ZmDHN13提高转基因烟草对氧化胁迫的抗性第58-59页
        3.2.13 拟南芥KS型脱水素AtHIRD11参与信号途径的分析第59-62页
    3.3 玉米三族LEA蛋白基因ZmLEA3的分离及功能分析第62-74页
        3.3.1 ZmLEA3基因的克隆及分析第62-64页
        3.3.2 ZmLEA3基因的表达分析第64-66页
        3.3.3 ZmLEA3蛋白的纯化第66-67页
        3.3.4 ZmLEA3与金属离子结合能力的分析第67-68页
        3.3.5 ZmLEA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68页
        3.3.6 ZmLEA3转基因烟草的分析第68-69页
        3.3.7 过表达ZmLEA3提高转基因烟草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第69-70页
        3.3.8 过表达ZmLEA3提高转基因烟草对氧化胁迫的抗性第70-71页
        3.3.9 过表达ZmLEA3提高转基因酵母对水分胁迫和氧化胁迫的抗性第71-72页
        3.3.10 ZmLEA3保护LDH的活性免受水分胁迫和氧化胁迫的影响第72页
        3.3.11 过表达ZmLEA3影响转基因烟草对生物胁迫的响应第72-74页
    3.4 玉米五族LEA蛋白基因ZmLE5C的分离及功能分析第74-80页
        3.4.1 ZmLEA5C基因的分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4页
        3.4.2 ZmLEA5C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4-76页
        3.4.3 ZmLEA5C的亚细胞定位第76-77页
        3.4.4 ZmLEA5C的磷酸化分析第77页
        3.4.5 ZmLEA5C保护LDH的活性免受水分胁迫和低温的影响第77-78页
        3.4.6 过表达ZmLEA5C提高转基因酵母对渗透胁迫和低温胁迫的抗性第78页
        3.4.7 过表达ZmLEA5C-GFP融合蛋白提高转基因烟草对低温胁迫的抗性第78-80页
        3.4.8 过表达ZmLEA5C-GFP融合蛋白提高转基因烟草对渗透胁迫的抗性第80页
    3.5 烟草响应Pst DC3000主要依赖SA信号途径第80-85页
        3.5.1 病害相关基因对SA和JA的不同响应第81页
        3.5.2 病害相关基因对Pst DC3000的响应第81-82页
        3.5.3 SA诱导的超敏反应并不完全依赖于ROS的积累第82-83页
        3.5.4 JA负调烟草响应Pst DC3000导致的HR发生和SA的积累第83-85页
4 讨论第85-90页
    4.1 KS型脱水素ZmDHN13的作用机制第85-87页
        4.1.1 ZmDHN13基因组成型表达并且受各种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第85页
        4.1.2 ZmDHN13的磷酸化和核定位依赖于S结构域和NLS结构域第85-86页
        4.1.3 ZmDHN13具有核酸酶的活性第86页
        4.1.4 过表达ZmDHN13提高转基因植株对氧化胁迫和重金属胁迫的抗性第86-87页
        4.1.5 KS型脱水素的作用机制第87页
    4.2 玉米三族LEA蛋白ZmLEA3的作用机制第87-88页
        4.2.1 ZmLEA3参与非生物胁迫第87-88页
        4.2.2 ZmLEA3参与生物胁迫第88页
    4.3 ZmLEA5C提高转基因烟草对低温胁迫和渗透胁迫的抗性第88页
    4.4 不同家族LEA蛋白间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存在异同点第88-89页
    4.5 烟草响应Pst DC3000主要依赖于SA信号途径第89-90页
5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氨基乙酰丙酸缓解镉胁迫下油菜植株生长、生理、分子和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基因组的玉米LBD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