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灸在香港的历史、现状、发展展望及香港社会人口与针灸使用的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份 文献研究第11-44页
    1 针灸在香港的近代史(1842-1997)第11-18页
        1.1 香港开埠时的医疗登记情况第11页
        1.2 香港的中西医临床状况的演变第11-12页
        1.3 香港针灸的早期教育第12-13页
        1.4 香港针灸的早期研究第13页
        1.5 八十年代香港市民使用针灸的情况第13-14页
        1.6 八十年代香港中医师针灸师的执业情况第14页
        1.7 中医药工作小组的成立的背景及针灸政策的法律依据第14-15页
        1.8 中医药工作小组的研究报告和建议第15-16页
        1.9 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的前期工作第16-18页
    2 针灸在香港的现状(1997年至2013年)第18-44页
        2.1 香港回归后的针灸政策发展现状第18-29页
        2.2 针灸在香港的临床治疗现状第29-33页
        2.3 针灸在香港的研究现状第33-36页
        2.4 针灸在香港的教育现状第36-41页
        2.5 针灸在香港的学术组织第41-44页
第二部份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44-63页
    1 香港人针灸使用率问卷调查第44-55页
        1.1 香港人针灸使用率问卷调查的验证第44-45页
        1.2 调查方法第45页
        1.3 结果第45-55页
    2 讨论及针灸医学在香港的发展展望第55-63页
        2.1 样本的代表性及响应率第55-56页
        2.2 曾使用针灸的比率第56页
        2.3 一年内曾使用针灸比率第56页
        2.4 选择针灸治疗的原因第56-57页
        2.5 针灸的成效第57页
        2.6 下次发生同样问题时会否选择针灸治疗第57页
        2.7 针灸时治疗师的选择及其原因第57页
        2.8 能合法做针灸的医护人员第57-58页
        2.9 针灸可治疗的病种第58页
        2.10 对针灸了解程度第58页
        2.11 希望获得更多针灸讯息的途径第58-59页
        2.12 社会人口因素和一年内针灸比率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第59页
        2.13 针灸在香港的临床发展展望第59-60页
        2.14 针灸在香港旳研究发展展望第60-61页
        2.15 针灸在香港的教育发展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附录第7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文献研究
下一篇:MYOT基因与牛肉质性状关联分析及其基因功能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