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桥梁试验与设备论文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桥发展概况第14-15页
    1.2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状况第15-18页
        1.2.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第15-16页
        1.2.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第16-17页
        1.2.3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接缝直剪性能研究第17-18页
    1.3 设计和施工规范第18-19页
    1.4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22页
        1.4.1 研究背景第19页
        1.4.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22-35页
    2.1 拉压杆模型概述第22-26页
        2.1.1 压杆第22-23页
        2.1.2 拉杆第23-24页
        2.1.3 节点第24-25页
        2.1.4 拉压杆模型中的角度第25-26页
    2.2 各规范对于拉压杆模型中的强度的规定第26-29页
        2.2.1 ACI318-第26-28页
        2.2.2 AASHTOLRFD桥梁设计规范第28页
        2.2.3 加拿大混凝土规范第28-29页
    2.3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第29-33页
        2.3.1 中国公路桥梁规范第29-30页
        2.3.2 AASHTOLRFD桥梁设计规范第30-31页
        2.3.3 AASHTO节段混凝土梁桥设计规范第31-32页
        2.3.4 预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方法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第35-52页
    3.1 试验目的及要求第35页
    3.2 试验的设计第35-45页
        3.2.1 试验梁的原型选择第35页
        3.2.2 试验梁与原型梁的相似关系第35-38页
        3.2.3 试验参数拟定第38-39页
        3.2.4 试件设计第39-45页
    3.3 试件材料以及试件的制作第45-48页
        3.3.1 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第45-47页
        3.3.2 钢材力学性能第47-48页
        3.3.3 试件制作第48页
    3.4 试验设备和加载方案第48-51页
        3.4.1 张拉体外束第49-50页
        3.4.2 加载装置第50页
        3.4.3 测点布置第50-51页
        3.4.4 加载方案第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第52-81页
    4.1 试验结果汇总第52-58页
        4.1.1 试验结果汇总表第52-53页
        4.1.2 破坏模式第53-54页
        4.1.3 箍筋应变第54-55页
        4.1.4 跨中顶部中部混凝土应变第55-57页
        4.1.5 接缝张开行为第57-58页
    4.2 试验现象描述第58-66页
        4.2.1 整体式试验梁第58-60页
        4.2.2 干接缝试验梁第60-64页
        4.2.3 胶接缝试验梁第64-66页
        4.2.4 试验梁破坏不对称第66页
    4.3 试验结果分析第66-79页
        4.3.1 剪跨比的影响第67-71页
        4.3.2 接缝类型的影响第71-74页
        4.3.3 体内束与体外束配比的影响第74-76页
        4.3.4 接缝数量的影响第76-77页
        4.3.5 接缝位置的影响第77-78页
        4.3.6 腹板厚度的影响第78-79页
    4.4 主要研究结论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第81-91页
    5.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第81-89页
        5.1.1 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第81-82页
        5.1.2 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第82-89页
    5.2 结果分析及结论第89页
        5.2.1 结果分析第89页
        5.2.2 结论第89页
    5.3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结论及展望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与维修决策研究
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分析